從“小白”到“技術大咖”,從“跟班徒弟”到“陜鋼勞模”……楊涌泉用自己的奮斗經歷,闡釋了攀登精神——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畏艱苦、持續積累、努力奮斗,才能不斷攀登干事創業的高峰。

旁人眼中的“許三多”
2011年,機緣巧合之下,楊涌泉進入煉鐵廠工作,成為一名爐前工,工作的第一天,他感到現場很多東西和學校學的完全不一樣,自己好像就是一個職場“小白”。
熟悉現代化高爐,操作現代化高爐,就成為楊涌泉工作之初必須要征服的“兩座大山”。為此,他每天跟著師傅“摸爬滾打”,工作時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休息時自己摸索,回到寢室獨自查閱資料。憑借著“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拼勁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他獲得師傅認可。師傅薛長輝評價他:“腦子靈活,喜歡琢磨,靜得下心。”
對于各系統的基礎性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后,楊涌泉又開始瞄準高爐操作的基礎知識,就這樣不斷學習,從一個高爐對高爐操作的門外漢變成了行家里手,到現在攀登技術的高峰,解決一個又一個“攔路虎”。
“不逼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楊涌泉勇往直前,大膽突破,最終脫穎而出擔任高爐的工長。

技術崗位的“楊大師”
2021年,面對2280m3高爐系統大修,楊涌泉從開始降料面停爐、清理爐缸、爐缸砌磚、冷卻壁拆除及安裝……這又成了他要攀登的“山峰”。
“能夠接觸先進的高爐砌筑工藝、查勘爐缸的侵蝕點、冷卻壁的現狀……,對我來說既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又是挑戰自我的平臺。”預掛渣皮技術、砌筑石墨墻、風口窺視、激光料面……面對這些新工藝、新技術,楊涌泉不但沒有畏難和退縮,反而激發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斗志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志。就這樣他和同事們一起搶抓復產進度,每天都泡在廠里“搗鼓”設備調試,系統試車、打壓檢漏,艱難地啃下了從大修到復風開爐生產工作。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時代工人,要具備“工匠精神”和“海綿精神”,高爐操作像工匠一樣,細細打磨自己技能;像海綿一樣,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楊涌泉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面對故障鎮定自若,處理問題信手拈來,同事們都很信服他,親切地稱呼為“楊大師”。

超越自我的“攀登者”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山峰”,要想登頂,必須堅定方向、保持決心、不懼艱難,方能“一覽眾山小”,近幾年楊涌泉也朝著自己的“山峰”邁進。
在“陜鋼杯”前幾屆的技能競賽中,因知識和技術積淀不夠,他沒有取得好成績。“自己到底行不行?”一度他也質疑過,也曾有過放棄的想法。而最終,還是不服輸的勁頭和想要超越自我的決心,激勵著他參加每一次競賽。終于在“陜鋼杯”第八屆全員崗位技能比武中,楊涌泉以精湛嫻熟的技能一舉奪魁。在合理化建議征集中,他也參與實施“建立高爐爐型標準化模型,優化高爐操作爐型”及“2#高爐爐缸安全運行研究實施”并獲得陜鋼集團科技成果二、三等獎。
“山高人為峰,高爐操作變化因素很多,就得多鉆研、肯攀登,只有不斷積累,才能站上更高的平臺,學習更多先進理念和技術。”這就是他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源泉。(煉鐵廠 何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