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敬業奉獻的代名詞,是授業解惑的“老師父”,是守正創新的“急先鋒”。在連鑄大包澆注平臺上,他細致入微、傾心傳授澆注經驗與本領。在學習室,他聲情并茂、耐心講解專業理論知識,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為徒弟傳授技能的身影,他就是煉鋼廠連鑄作業區大包工韓小忠。
他是敬業奉獻的“代名詞”
細心、靠譜、果敢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轉包、拉油缸、戴套管等動作他一氣呵成。為了保證中間包滿包澆注要求,且鋼水澆注時鋼渣不進入中間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已經出現散流的大包水口,仔細觀察澆注口鋼水顏色的變化,雙手絲毫不敢離開操作箱,切實將大包澆注的“三開三關”要求落實到位。在特種鋼澆筑時,他提前準備好覆蓋劑,發現液面“漏紅”便迅速投加,以杜絕鋼水與空氣直接接觸。中間包需要排渣時,面對炙熱的鋼水,他未露出絲毫膽怯,只見他手握撬杠快速清理排渣口,完全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勢。當別人問他為何如此拼的時候,他總是淡淡一笑說道:“要干就干好,決不能因為自己的懈怠造成產品不合格,這是作為一名大包工的最基本要求。”就這樣,他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著敬業奉獻的內涵。
他是傳道授業的“老師父”
有新工分到大包工崗位時,總是第一時間交給他帶。為了能讓徒弟快速上手,他在操作臺前不厭其煩地講解著每個按鈕的作用和操作經驗,強調每個按鈕誤操作將帶來的后果,使徒弟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習慣。同時,中包測溫、大包加蓋、中包吊運等作業活動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危險因素他會深入現場邊演示邊講解,提高新工對理論知識的接受度。他常常對徒弟說:“哪怕是一個隱患,也要當事故來對待,只有把工作做細做實了,才能保證整個工序安全順行。”多年來,與他簽訂“師徒協議”的7名徒弟早已經成長為合格的大包工,部分已經成長為了帶徒弟的澆鋼“老師父”。當有人問他為何愿意將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別人時,他一臉輕松地說道:“這技術帶回家沒什么用,不如分享給更多的人,讓這個團隊越來越好。”
他是守正創新的“急先鋒”
因為有扎實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同崗位職工經常與他進行探討交流,從崗位隱患排查、操作要點到故障排除等方面,他都會毫無保留地分享,還將一些典型故障及處理方法編寫成案例,組織班組員工進行系統學習,進一步增強大家對現場故障的應急處理能力。一次,生產系統因電器故障斷電,大包操作箱、結晶器水量、拉速、推鋼機等設備全部報警故障,恰巧此時正是滿包澆注,為了防止熔融金屬外泄,他果斷操作手動液壓缸,靠僅剩的壓力關閉三聯滑油缸,并將鋼包轉到了事故溜槽位置,這一系列堪稱“教科書”般的應急處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此外,在降本增效、查找提改獻、SOP修訂等方面,他積極建言獻策,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挺身而出、奮發作為,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奮力在生產一線樹先鋒、當表率。(煉鋼廠 王德中 薛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