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屋檐下、院子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攝像頭,并不是因為村中治安差,而是年輕人離開的越來越多,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出門在外打拼的子女不放心家中的老人,牽掛心愛的孩子,于是就安裝了攝像頭來“監控”。
這些攝像頭很“時髦”,只要打開攝像頭在手機端的控制軟件就可以和攝像頭那邊的人對話,畫面也越來越清晰,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方。在老家的院子里我也安裝了一對攝像頭,為了與父親聯系,也為了能及時發現緊急情況。父親已經上了年紀,前些年給買了智能機,但無論如何都學不會使用方法便又給換了老年機,可老年機他用起來也不是十分順利,經常會忘記如何操作。鄰居會使用,我曾讓他去請教鄰居,但父親是個不愛麻煩別人的人,請教一兩次或許可以,多了他自己便覺得不好意思。我曾把使用說明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貼在家里,卻也于事無補。
一年春節回家走親訪友時,看到一位朋友家中裝了攝像頭,說家里老人此前摔倒過,因為沒人發現,硬生生在地上躺了幾個小時,被鄰居發現時已經神志不清醒,在醫院治療了很長時間才恢復如常。自那以后就安裝了攝像頭。受到朋友的啟發,我當天就去鎮上買了一對攝像頭安上了。
隨著他一年年老去,記性差了,腿腳不靈便了,我們曾把他帶到身邊照顧了幾天,但他放心不下老家的幾畝地和養的一大群雞和羊,適應不了住在樓房里拘束的日子,每日都念叨著要回去,經常悵然若失地盯著窗外老家的方向,看著他在人堆里手足無措的樣子,聽著他一日日發自肺腑的想念,沒辦法只能把他送回去。
老家是老人的根,無論到哪里,無論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他們心里終歸是不適應,不愿意的。有了攝像頭后,我沒事時就打開看看,父親在院子里時就和他說話。剛開始,鏡頭里一發出聲音,父親總是茫然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聲音從哪里出來,卻會回應我每一句話。后來父親學會了看鏡頭,他站在鏡頭前,我站在鏡頭后,說著話。
長大后,故鄉是一個小小的攝像頭,父親在前頭,我在后頭。我們通過網絡說著話,好像都在彼此身邊一樣。(計量檢驗中心 馮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