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畫卷里,總有一抹色彩,溫柔地暈染著歲月的邊角,那便是媽媽的味道,輕輕吟唱在我的心田。
兒時的記憶中,天不亮,早早就聽見來來回回的腳步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柴火燃燒時不時發出噼里啪啦的炸裂聲,還有嘩嘩的接水聲,此時的我,睜開蒙眬的睡眼,用我那嗅覺靈敏的鼻子一聞,就知道媽媽做的什么飯菜。清淡的小米粥,酸酸辣辣的白菜,還有爽口的涼拌黃瓜,香甜的饅頭,這就是農家小院清香的早飯。看著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雙靈巧的手,在炊煙裊裊中為一家人烹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一粥一飯都是媽媽的味道。如媽媽的愛,細膩而深沉,滋養著我們成長的晨昏,而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便是媽媽親手制作的菜盒子。
媽媽總能將平凡無奇的蔬菜變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餡料。無論是新鮮的韭菜、嫩綠的菠菜,還是香脆的胡蘿卜絲,只要經過媽媽的巧手搭配,再拌上少許調味料,便能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制作菜盒子的過程充滿了樂趣與親情。那時候,我總是好奇地站在一旁,看著媽媽熟練地將新鮮的菠菜洗凈、切碎,然后與粉條肉臊子混合在一起,調制成美味的餡料。每當這時,我總是忍不住想要偷偷嘗一口那誘人的餡料。媽媽總是笑著說:“小饞貓,別著急,等做好了再一起吃。”于是,我便耐心地等待著,媽媽會先將面團揉得光滑柔軟,然后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搟成薄薄的圓片,然后將餡料放上,用另一張圓片蓋住,再用洋瓷碗沿著邊邊轉一圈,封口按緊,媽媽說這樣餡料不容易掉出來,一個韭菜盒子便成形了。最后,把包好的菜盒子放入平底鍋中煎至兩面金黃,酥脆可口時,整個廚房頓時彌漫著濃郁的香味,讓人忍不住咽口水。媽媽便會將它們盛出來,放在盤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咬一口下去,“啊,燙,呼呼呼”“慢點吃,小心燙嘴”沒等媽媽說完,已經燙的我齜牙咧嘴的,“趕緊的放碗里面晾一晾再吃,沒人和你搶”媽媽摸了一下我的小腦袋,太好吃了,滿口的香味。那種滿足感,仿佛將媽媽的愛都融入了這一口中。
如今,為了自己的小家,遠離家鄉。每天都在緊張的工作節奏中度過,然而,在這繁忙的生活背后,卻始終無法忘懷媽媽做的菜盒子那熟悉的味道。那種味道、那種感覺,仿佛已經成為我心中永恒的記憶。偶爾,我也會嘗試自己動手復刻這份兒時的記憶。從和面到調餡,再到最后的煎制,每一個步驟都讓我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時光。雖然自己做的菜盒子可能沒有媽媽做得那么完美,但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那份深藏心底的思念和愛。媽媽的味道,是夜幕低垂時的一盞燈火闌珊,無論我們歸家的腳步多么遲緩,家門總為我們敞開,餐桌上總有一碗熱騰騰的飯菜,在昏黃的燈光下散發著誘人的氣味,簡單卻飽含深情,每一絲每一縷都纏繞著媽媽的牽掛與期盼,讓我們在疲憊與寒冷中感受到家的溫暖與慰藉。
倚在窗前,思緒飄回了故鄉的小院。無論身在何處,那份由菜葉子牽起的親情之線,媽媽的味道,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我內心深處對家的眷戀與思念。(軋鋼廠 吳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