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是近年來網絡中新興的詞匯,我的身邊就經常有人用“格局小啦”這樣的話來調侃我。因而我不禁想問“什么是格局?”在我看來格局就是個人大局觀的展現,孫子在他的思維里就有很好的詮釋。
“一路通,百路通”,有人認為孫子的思維大多是兵法,與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關系,實則不然。《孫子兵法》雖是來自于戰場的理論,但其中的很多理論與原則都是可以借鑒的。
例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可以從多個方面引出思考:
用人。“以人為本”是當今許多企業的發展重心,一個優秀的人才甚至可以改變企業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孫子在他的思維里就貫穿了人在戰場上的地位。“主孰有道,將孰有能”,講的是將領需要在管理部隊的過程中,賞罰分明、恩威并施。而這在現代企業的管理當中也應該被重視,如何把控員工的才能,將之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是一個大問題。“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強調的正是領導者的重要性。漢高祖劉邦也曾說過:“統兵作戰,我不如韓信;出謀劃策,我不如張良、陳平,而二者皆為我所用也。培養員工對于企業的歸屬感,講求管理者發掘員工的慧眼,才是御人直奔。
文化。商場如戰場是全世界的共識。出征之前必然要有完整且周密的規劃,國家治理尚有“五年計劃”一說,何況是企業呢?面對時下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與競爭,戰略的重要性被不斷拔高。對于人員的管理、培訓、考核、薪資等都要考慮進去。不打沒準備的仗,雖然無法選擇對手,但可以令自己足夠的強大,從而應對未來的多種變化。原地踏步是無法長久存在的,戰機轉瞬即逝,必須抓住主動權,以求先發制人。
激勵。一個狼性的團隊應該是“上下一心”,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試想恰同學少年不也正是有相同思想的人們,所共同奮斗的歷程嗎?不單單是物質層面,更需要在精神層面下功夫,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往往比金山銀山更能讓人有歸屬感與認同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說的是文武兼用,取信于員工,才可以提升員工的積極性。試想一個企業人人都敢為人先,那還能有什么問題呢?漢鋼這些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挖掘每個人的潛力,大家勁兒往一處使,必然可以創造更好的未來!
《孫子兵法》用在企業管理上,稱之為寶典也不為過。知己知彼,個人認為”知己”勝過“知彼”,尤其是如今我國正從計劃經濟,朝著市場經濟的方向過渡。在此大背景下,猶如“分封制”朝著“春秋戰國”時代邁進,各界精英都迫不及待一展才華,此刻如有“孫子思維”的指導與輔助,必然可以事半功倍!(計量檢驗中心 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