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和家人一起散步乘涼,路過一片樹林時,被一曲曲悠揚飽滿的“知了”聲所吸引,女兒迫不及待地鉆進樹林,尋找那會“唱歌”的金蟬。
“高樹蟬鳴夏日長,天賜甘露附荷上。一陣涼風緩緩起,驟聞滿堂蓮花香。”這是古人描繪的夏日盛景,猶如人間天堂。每個時代的夏天都烙印著時代的標記,各有千秋。
我的童年時代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度過的,那時的物質經濟相對匱乏,不是下河游泳,就是跳繩玩耍,到后來,捉蟬蛹、撿蟬殼就成了農村孩子們最快樂的暑假生活的一部分。
我對于蟬的知識知之甚少,只知道肉乎乎的蟬在夏天夜晚的時候不約而同地爬上樹干“乘涼”。我們這些孩子就如“神獸出籠”,晚上打著手電筒捉蟬蛹,雖然偷偷溜出去多次受到家長的嚴厲訓斥,但孩子們依舊不改,第二天還是一切照舊。捉蟬蛹前的準備工作屬于我,我負責準備手電筒等工具,妹妹負責尋找捉蟬線路,一切準備妥當,一到晚上,我們姐妹倆就跟夜貓子似的直奔村外的樹林,每天晚上都會興高采烈地滿載而歸。
回家后,媽媽就麻利地開始“烹炸”這些戰利品。當把一盤黑乎乎的蟬蛹呈上飯桌時,我和妹妹就你爭我搶地享受這特有的天然美味,開始時我還有些害怕,小心地往嘴里塞進一只,閉住眼睛細細地咀嚼,還未品出這野味的其中滋味時,妹妹就把一盤子蟬蛹一掃而光了。吃完蠶蛹,收拾完飯桌已是半夜時分,這時,我們一個個又開始在甜蜜的夢里期待著明天的新一輪輝煌戰績。就這樣,一個暑期下來,十里八村的多數蟬蛹就被我們這幫“神獸”給收繳完了。
童年時代,我對于蟬的認知僅僅局限于那份舌尖上的美味,直到中學時期,才對蟬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蟬的一生,要經歷從蟬卵-幼蟲-羽化-成蟲這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一次艱難的蛻變過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縱情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寫照。雖然在陽光下只有幾十天,但它卻絲毫沒有放棄,每一天都在放聲歌唱,歌唱那來之不易的陽光下生活,這就是蟬的“精神”。
炎炎夏日,樹影婆娑,蟬鳴相伴,愿所有的美好都在趕來的路上,讓我們生命里都共同擁有一段這樣的盛夏時光!(計量檢驗中心 趙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