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公司為期兩天的班組長培訓,總共7位領導授課,從楊書記“2.26”講話精神、公司“三會”精神,刑法、法律、安全環保法及公司規章制度,工資績效、黨史教育、黨風廉政等方面,臺上培訓老師講的精彩生動,臺下學員們聽得入神著迷,堂堂課掌聲陣陣,讓我心靈受到啟發,思想受到洗禮,備受震撼與鼓舞。
如何把此次培訓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如何貫徹執行好公司各項指令精神,助推公司完成年度目標,是此次學習的核心。作為工程管理部綜合主管,我的工作任務是繁雜、瑣碎的,臨時性工作較多,對內對外做好服務、承上啟下、溝通協調是基本,于我而言,就是要做好以下這些事:
一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在“溫水煮青蛙”中隨遇而安。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天學習一點知識,不覺得自己有多大進步,但長時間不學習,不接觸新鮮事務,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就是一定會落后于他人,被社會慢慢淘汰。目前來看,自己肚子里的這點“墨水”尚且能夠對付眼前工作,但誰知道未來的5年、10年社會會進步發展成什么樣,10年后像我這樣已步入中年的80后,不懂得新科技,會遭到90后、00后、10后怎樣的嫌棄?有時候,消滅你的,往往與你無關。就像我們熟知的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面,打敗他們的不是同行,而是外賣行業。讓小偷無錢可偷的不是警察,是手機支付。人生就像天氣,不會一直晴空萬里,所以必須未雨綢繆。想要不被這個時代淘汰,就要保持一個足夠開闊的視野,關注新鮮事物、新興行業,擴展思維,思想和靈魂永遠在路上。
二是工作中要有大局意識,主人翁意識,不但要精打細算,還要登高望遠。企業中,光干不算,等于沒干,要有經營意識,全局意識。我們常年說要降本、要增效,作為一個普通崗位工作者,崗位的局限性導致很難縱觀全局,考慮周全全系統降本增效應該怎么做,這就要求各級管理者要盡可能去查漏補缺,掌舵揚帆,把好方向,下好指令。普通人也不是心安理得做好手頭事就萬事大吉了,必須要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將“情報”及時準確地反饋給管理決策者,使管理層運用可靠數據,從全局考慮,分析研判,精打細算,決策部署,讓企業過上“好日子”。
三是走出舒適區,創新思維,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人不能停滯不前,走走歇歇也會有危機,這次培訓我想每個人都很震撼,被領導活躍、廣闊的思維模式折服,原來換個角度,很多事情就變得不一樣,很多工作都不會難得無從下手。想想自己多年來按部就班的工作,固化的思維模式,想當然的工作方法,陳舊、呆板、不懂得變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總把自己置身事外,沒有設身處地去思考,沒有以主人翁意識去行動,習慣了好壞一個樣,是時候走出舒適區,讓自己動起來了,提升執行力,干就干好,任何年齡創新與拼搏都不會太晚,只要還未心灰意冷,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四是愛崗敬業,以廠為家。再能干的人,不為廠所用,“身在曹營心在漢”都是難以為企業做好事情的,作為普通員工,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要愛崗敬業,以廠為家,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我們普通人,一生可能也做不了幾件大事,那么就靜下心來把小事做好,把細節做精,在精益求精中“挑大梁”。新冠疫情爆發后,社會上許多人失去了就業崗位,生活無著落,讓我更加認識到有一份穩定工作是多么重要,珍惜在漢鋼公司工作的每一天,在企業發展中,把勁使出來,把自己的力量貢獻出來,或大或小,總會有益。
總的來說,要想助推集團實現效益排名30位,利潤20億的年度目標,離不開每名員工的積極主動工作、激情昂揚、奮發有為的工作氛圍,人心齊,泰山移,心齊了,一切就都有了希望,心齊了,艱難險阻都不再是問題。(工程管理部 嚴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