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鵝、梭子魚和蝦這則寓言故事中,折射出“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的道理,東漢末年,正是孫、劉兩家同心同向合力抗曹,一戰扭轉天下大勢,從而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時至今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團結協作是干成事的關鍵,也是企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東風”。由此可見,只有“全局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才能促使設備高效穩定運轉,助力生產經營實現“雙目標”。
打破思想觀念,夯實設備管理根基。設備管理是需要全員參與的一項長期的生產活動。故而,僅靠職能部門的管理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逐級認識設備管理實質,打破“怎么安排怎么干”的思想觀念,從被動接受任務轉向自主管理,充分結合區域設備特點,推行“TPM”設備管理模式,實行設備包機責任制,建立“誰影響、誰負責”考核機制,使得各級人員高度重視,積極參與設備全壽命管理過程,做細做實設備維護、點檢等日常管理工作。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還需統一戰線,凝聚共識,朝著一個方面頻頻發力,2021年“12357”設備管理思路已明確,各基層單位要全面認識各自管理短板和薄弱環節,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博采眾長,借助內部、外部業務對標、相互交流等管理手段,跟上設備管理發展節奏,解決自身瓶頸問題,切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同時,在每月設備紅旗單位評比活動中,取得較好成績的單位,應將設備管理有益經驗”舍得“與其他單位進行分享,共同在夯實設備管理制度、體系等方面下狠功夫、出實招,全力為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加強多方聯動,推動齊抓共管見效。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設備管理涉及的管理領域廣泛,從設備檢修管理,備品備件采購管理,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生產維修項目管理等,需要生產部、供銷部、安環部、工程管理部等多個部門通力合作,每一個環節都極為重要,各項細節都不容小覷。所以,搭建溝通平臺將作為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項重要途徑,專業管理部門要常到基層開展調研、滿意度測評等活動,常態化每周召開設備例會,通報設備檢查、設備運行隱患、備件材料消耗等數據,協調解決各單位提出近期存在的設備管理問題,各專業管理部門針對備件到貨、項目推進緩慢等實際問題予以回復,明確時間節點,安排專人督辦落實,必要時請示上級領導給予協助解決,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同時,日常工作中,隨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棘手問題,需要借助有關部門的力量一同完成,堅持不逃避問題、不推諉扯皮,用過硬的工作作風,想方設法找準突破口,積極作為,勇于擔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堅持合作共贏,走出裝備升級新路。當前,大數據、智能化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寶,我們已實施的智能化項目改造等工作,確實獲得了一定收效。然而,要持續發揮“蝴蝶效應”,達到“1+1>2”的效果,我們必須堅持合作共贏,以安全本質化、生產高效化、管理精細化為目標,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老化落后設備,著力實現裝備現代化、系統自動化。不僅于此,還要及時掌握行業裝備發展動向,瞄準先進企業和專長機構,積極在開展設備管理培訓及交流活動中投入資金力量,不斷擴充設備管理維修隊伍,激發各級創新發展活力,讓資源、數據共享真正發揮作用,走出裝備升級新路,促進企業更加穩健發展。(設備管理中心 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