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論持久戰》深刻詮釋了一代偉人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面對內憂外患、敵強我弱的現實情況,它深入淺出、有理有據地分析了持久戰的必要性,用事實說話擊碎了過于悲觀的亡國論,同時敵對勢力的空前強大更不允許盲目樂觀、速戰速決。我們必須做好長期抗戰準備,團結一切正義力量,齊心協力、驅逐日寇,最終取得偉大勝利。《論持久戰》不僅為抗戰指明了戰略方向,更為我們的實際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啟示。
瞄準目標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功崇惟志,業廣惟勤。”認清形勢、團結一致是抗戰取得勝利的法寶。今天祖國的建設、企業的發展同樣需要個人的發光發熱、集體的團結一致,以及勇于繼承先輩不屈不撓、以身作則的奉獻精神,只有坦然面對、厚積優勢、久久為功,立足崗位勤學習、重實踐、勇創新,方可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才能在企業的增效創收中做出成績。對于計劃管理來說,每一條計劃核實、每一次現場驗收、每一項工作的完成,都必須全方位權衡,既要保證現場生產需要,同時結合庫區存放、資金流轉、技術更新等多因素科學計劃,切實做好降本增效、節約成本,杜絕流于形式、自我保護的工作態度,要將工作建立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讓公司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在實踐中不斷查漏補缺,發現先進的工作思路,總結新方法,增強自身管理能力,將干實事、爭創新、敢突破作為激勵自己的踐行標準。
立足崗位勤學善思,學以致用篤實力行。學習是成長之基,正所謂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將學習作為職業成長的一部分,利用課本學習和多媒體培訓等途徑積累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將設備事故的追蹤、現場環境的勘驗、技術故障的探討作為契機,讓所學理論知識與現場生產完美結合、融會貫通,用實踐加深對理論的認知;學習是成熟之源,充分取他人所長、補己之短,挖掘對標學習、技改創新、承包增效的技術拓展面,既要保證降本增效的目的,更要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科學的組織構架、創新的生產技術、完善的維修方案,總結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增強綜合實力,在學習的道路上同公司共成長。
學習革命先輩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創業精神,在工作中不懈怠、不放松、不墨守成規,向工作的每一天要成績,記錄每一個細節并總結經驗,把每一次面臨困難當成突破自我的機遇,讓每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延伸拓展成創新思路,用實際行動以身作則,共創公司美好未來。(設備管理中心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