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設備管理中心在規范各類專業管理的同時,加強設備動態管理,用走深、走實、走細見行見效,進一步提升設備順行及安全保障能力,為公司全年生產經營添能蓄勢。
動態監管走深,提質增效加速。該中心在抓好基礎管理的同時,推進設備管理信息化,引進先進技術、優質專業維修隊伍,落實各級責任,科學設備狀態評估,破解設備難題。每日對設備隱患及運行情況進行統計、跟蹤,每周對設備總體運行情況、關鍵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針對隱患及存在的問題,按清單式定責任人、時間節點,每月對設備進行評估、成本管理等進行分析;同時,策劃構建內部維修體系,對內部維修人員調配、激勵工作制定方案,嚴把采購驗收關,組織對采購人員、物資驗收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從源頭把控,全方位入手,全過程、全周期、全壽命管控,深入推進提質增效,提高設備綜合管理能力。
管網“體檢”走實,介質輸送無憂。為做實做細管網測厚工作,該中心提前籌劃,對測厚時間、涉及范圍、測厚人員及位置、作業規程、判定標準、考核及要求等方面進行明確,同時,對各單位測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督促,截止目前,已完成總量的90%,對減薄量達40%-60%的27個C級點進行特別標記,提高檢測頻次,列入更換計劃,對減薄量達60%及以上的16個D級點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確保介質輸送安全。
風險辨識走細,安全保障先行。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已是當下安全形勢所需,設備設施安全風險全面辨識評估是設備管理的新要求。為此,設備管理中心主動籌謀,分全面辨識評估、系統評審完善、分級培訓學習三階段對設備設施安全評估工作進行安排,要求各單位分解責任,制定進度計劃,按照設備分類建立《設備設施清單》,逐個辨識形成安全風險清單,通過LEC、LS等評價方法進行評價,針對性完善技術、管理、教育、個體防護、應急五大防控措施,形成并完善《安全風險管控責任清單及措施清單》,進一步提升設備設施安全保障能力。(設備管理中心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