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1年,漢鋼公司軋鋼廠以“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為宗旨,圍繞“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核心思想,在科技創新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專利《用于棒線材頭尾剪切的控制方法》被評為2021年陜西省第六屆職工科技節“陜西省職工先進操作(工作)法”,專利人蔡仁吉榮獲“陜西省工人發明家”稱號。
眾所周知,小時過鋼量是衡量一條軋線軋制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效益考核的主要指標,而提高軋制節奏與小時過鋼量,重點在于解決生產節奏過快時切頭和切尾的可靠性,這是生產穩定的關鍵舉措。
一直以來,在軋鋼廠高線、棒線生產過程中,1#、2#飛剪具有切頭、切尾和事故的碎斷功能,往往在節奏過快時會出現剪頭命令和切尾命令重合情況,這時將導致切尾不切頭現象,尤其是1#飛剪,易出現鋼頭沒有切走而造成后一支鋼帶鋼頭產生中廢,甚至造成設備及安全事故。通常情況下面對此類現象,一般操作人員會啟用事故飛剪碎斷進行人為干預,能大幅度有效降低對生產的影響。
目前,自應用了蔡仁吉的專利《用于棒線材頭尾剪切的控制方法》后,軋鋼廠高線、棒線生產節奏由3秒提升至1秒,滿足頭追尾軋制要求。并且如果軋制一支鋼,此項技術應用可縮短軋制時間約2秒,同步產量能提升3.77%,如年產100萬噸鋼筋,理論產量則可提升3.77萬噸。
蔡仁吉發明專利精妙之處在于提供一種快節奏鋼材軋制過程中飛剪可靠切頭的控制方法,即在軋制節奏過快、切頭命令到時切尾過程沒有完成,通過判斷飛剪在切尾過程中剪刃的位置,一是利用飛剪切尾時的高速度切換切頭速度,二是延時完成一次切頭剪切。
此種方法既解決了常規設計調試難于解決的問題,又解決了快節奏生產切頭切尾問題,同時也為設備調試人員提供了一種思路,尤其適用于設備選型較小不能滿足生產問題。此外,該專利的發明對于軋鋼生產過程控制和指標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可激發了員工的創新熱情,弘揚了“禹龍人”的工匠精神。
面對2022年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軋鋼廠將再接再厲,持續開展科技創新,鼓勵干部員工凝聚智慧,積極進行科級成果的應用推廣,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品牌與科技力量?。ㄜ堜搹S 王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