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既是一份消息,更是一份責任,作為一名信使,羅文排除了千難萬險,最終成功的將信件傳遞。在鋼鐵家庭里,作為一名推鋼工又當如何呢?推鋼工的眼里,任何時候,都要將每一支鋼坯都看作一份送給加西亞的信件,藐視一切困難,秉持敬業奉獻的態度,爭做好的鋼坯輸送的“郵遞員”。
高溫悶熱,他們等閑視之
在系統正常生產時,推鋼室是一個高溫悶熱且相對封閉的空間,無論是在嚴寒還是酷暑,推鋼工們都需要將空調二十四小時打開,才能將室內溫度降到相對舒適,之后才開始了每一支鋼坯的輸送工作。在層層熱浪中,推鋼工們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眼睛盯著視頻監控畫面和窗外的推鋼機、輥道,揮動他們靈活的雙手,按下按鈕、打開開關、鋼坯上冷床、升擋板、推鋼、送鋼,這一連串動作每天重復千百次,站在操作臺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不光是他們的堅韌不拔品質,還要他們都將自己比作了羅文,將每一支鋼坯當做一封要送出去的信件,每一支火紅的鋼坯包含了他們的熱情、責任和信念,他們早已把燜熱當做了“涼爽”,把一切艱難視若平常。
精打細算,他們都是“會計師”
羅文可以將信準確無誤地送到了加西亞手里,也為推鋼工們樹立了榜樣。推鋼工不僅要將每一支鋼坯成功地送出去,還要學會做一名精打細算的“會計師”。每一爐鋼水生產的鋼坯,都要清楚記錄送出去多少,下線堆垛了多少。對于不同的鋼種,鋼坯的米重、尺寸、定重等,推鋼工們了然于胸。他們每隔兩個小時就算一次整點時的產量,臨近交接班前一個小時,要開始計算整個班的產量,同時將算好的每一個數據一絲不茍地記錄。“推鋼是個細心活兒”,所有的推鋼工都這樣說,每一位推鋼工都知道推鋼數據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在計算數據時,都變成了送信的羅文,變得果敢、細致和精準。他們把推鋼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用行動詮釋著當代煉鋼人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榮光風采。
作業區內,他們練就“火眼金睛”
送信的羅文將一切危險看在眼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最終成功地將信送到了加西亞的手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每一個推鋼工的必備技能,除了盯著視頻監控和輥道推鋼機在,還時刻關注著臺下鋼坯的切割情況和作業區域范圍內來往的人員安全行為。哪一個流的鋼坯沒有切開,哪個流切割了長短尺,他們在第一時間就能發現,并迅速將消息傳至臺下人員。區域內有搶檢修作業時他們需要時刻關注,熱送軌跡內有無突發情況時,他們需要時刻關注,能否連續熱送鋼坯他們需要時刻關注。他們的眼睛經過鋼坯的炙烤,已經練成了“火眼金睛”,能時刻盯清區域內發生的任何變化。
在羅文做“密使”期間,堅信自己一定能將信送到加西亞的手中,推鋼工們,也是用火熱的心將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推鋼,變得樂不彼此。在推鋼時,每一位都像羅文一樣,為了將每一支鋼坯安全、精準地送達。他們使出渾身解數,譜寫了鋼鐵人的華麗樂章,他們也聲稱自己是快樂的鋼坯“郵遞員”。(煉鋼廠 王德中 薛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