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忙萬忙,不去落實就是瞎忙;千招萬招,不去落實就是虛招。”為進一步拓寬漢鋼公司修舊利廢,降本增效之路,計量檢驗中心原料化驗室立足崗位實際,由該中心化驗室牽頭,技術科協助,設計出焦炭反應罐修舊利廢新裝置,此裝置利用兩個報廢反應罐焊接成一個新的反應罐,可實現年降本增效近8.5萬元。
因“地”制宜 提出設想定方案
該中心原料化驗室現有焦炭反應性設備六臺,主要負責進廠焦炭反應性及反應后強度的測試,該設備反應罐屬于易消耗品,每次試驗要經過1100度高溫,灼燒樣品4個小時,因此,反應罐大概一個月左右就會被燒透,燒破的反應罐泄露反應所需氣體,從而導致無法準確試驗,一個反應罐七千元左右,成為化驗室每個月最貴的采購物資,化驗室主任為此十分頭疼,怎樣才能控制好成本降低消耗,為公司降低成本是目前繼續解決的難題。
為進一步解決這一難題,化驗室兼職設備管理員王卓提出:可以利用兩個報廢的反應罐,將破損的部分切割,拼合為一個完整的反應罐。與技術科溝通后,制定出了詳細的改造方案。
因“實”創新 合二為一初見成效
大家稱這次行動為現實版“移花接木”,第二天一大早,該中心原料化驗室與技術科帶著畫好的圖紙和方案,拉著兩個報廢的反應罐,一起奔赴漢鋼公司三秦維修焊接點,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和方案給負責人簡單的介紹后,得到了三秦負責人的認可和幫助,將切割與焊接注意事項計劃在內,由于反應罐進入反應爐兩側只有不到0.5公分的距離,所以兩個舊的反應罐切割必須水平,有絲毫的偏差都會導致反應罐無法進入反應爐,嚴重會導致反應爐破損。
這是一個細心活,他們專門找到一位有幾十年切割與焊接技術的老師傅,切割時火星四濺,大家心都揪在了一起,結果切口很平順,用水平尺測量確認無誤后開始焊接,大家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重新焊接好的反應罐結合的天衣無縫,大家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因“責”追蹤 數據溯源終獲成功
焊接好的新反應罐是否能保證焦炭反應性數據準確性,大家都充滿了期待和疑惑,化驗室主任李軻開玩笑說:“真金不怕火煉,是騾子是馬拉出溜溜就知道了。”話音剛落,王卓立即取來內控樣品開始稱量,將樣品裝入反應罐固定牢固后,操作設備開始試驗,只見反應罐緩緩上升,順利進入反應爐,開始升溫試驗,萬里長征已經到了最后一步,大家緊繃的“弦”還是不敢放下。
經過七個小時的奮戰,實驗終于完畢,結果對比完全一致,大家興奮不已,激動之心難以言表。一個月過去了,改造后的反應罐還是完好無損,經過設備管理員王卓統計,改造后的反應罐一個月做出了42爐的優異成績。
“一件事,一群人,一條心,一定能贏。”新焦反應罐的成功“移花接木”,不僅大幅度降低了化驗耗材的成本管控,更讓大家對公司的降本增效信心百倍,在未來檢化驗履職盡責的過程中,該中心定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模式,全力以赴助推漢鋼公司降本增效再創輝煌。(計量檢驗中心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