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燒結廠以提質降本為核心,強化工藝技術管理,開展經濟指標攻關,在原燃料管控、操作標準化、數據模型化、工藝自動化、技術革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取得突破。
以“管理+技術”兩板斧的思路,建立目標指標措施責任體系網絡,搭建了運行效果目標、指標、措施層級管理體系。
注重層級管理,發揮分廠三級工藝管理機構作用
明確分廠、車間、班組在三級工藝管理員職責,形成全方位管控體系《燒結廠目標指標措施責任網絡清單》,以目標為導向,將措施細化層層分解全員管控。
完善管理制度,強化責任及措施的落實
修訂完善工藝質量管理考核辦法,開展全方位工藝檢查,在工藝及指標不達標后,倒逼責任班組、人員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
開展專項檢查,夯實管理,樹立典型
發揮先進典型以點帶面、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開展“皮帶系統專項檢查”“煤氣專項檢查”“運輸車輛專項檢查”,根據細分的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升級,制定新工作標準,新工作流程標準,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專人監督工作實際情況,及時反饋效果。根據查出的問題制定切實有效措施并跟蹤驗證整改落實情況。
關口前移,進一步完善原燃料管控機制
一是細化燃料、熔劑管理。在焦末、白云石粉、石灰石粉的分類堆放和使用上下功夫,向燒結礦成分窄區間控制邁進。二是提升混勻效率。一次料場實施鱗形堆料,減少粉礦粒度和成分偏析;減少混勻垛頭尾質量偏差,實施階梯式堆料,降低混勻礦SiO2偏差。三是建立混勻礦全成分評價體系,指導提升混勻質量。在前期混勻礦質量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將FeO、CaO、MgO、Al2O3、S、TiO2等6種元素納入評價標準,形成混勻礦質量全成分評價體系,為提升混勻質量提供指導。三是推進“操作標準化、數據模型化”。集中力量推進標準化及模型化建設,根據原料及生產實際情況,形成操作標準18期,高效指導燒結生產操作;通過大量數據統計分析,形成燒結機流量、風量、水分、FeO、堿度控制等8個操作模型,構建“標準數據調控模型”,實現了“操作標準化、數據模型化”目標。(燒結廠 王志春 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