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優勢就是發展優勢。今年來,漢鋼公司煉鐵廠聚焦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扎實推進人才強企戰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內生動力。
火花塞發力,以“頭雁效應”激活“群雁活動”
為扭轉技能人才稀缺制的被動局面,該廠充分發揮黨建優勢,在人才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激勵等方面下功夫,多點開花,營造技能人才成長和作用發揮的良好環境,釋放職工的創新潛力、創造動力,用技能服務煉鐵生產,用智慧賦能企業。
“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有能力、懂技術、有業績的職工‘亮’起來,讓職工的創新熱情高漲起來。”該廠負責人陳智平強調到。
四月份,該廠為第八屆“陜鋼杯”全員崗位技能比武中一舉奪魁的吳江,以及在合理化建議征集中,參與實施“建立高爐爐型標準化模型,優化高爐操作爐型”及“2#高爐爐缸安全運行研究實施”并獲得陜鋼集團科技成果二、三等獎的楊涌泉等人的事跡制作成視頻,并通過LED顯示屏、鐵水奔流公眾號進行大力宣傳,迅速在全廠掀起向勞模楊涌泉學習的熱潮。
此外,該廠還大力挖掘技能人才的成長故事、奮斗經歷,用“工匠”精神打動人、激勵人,充分發揮勞動模范、技能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宣傳一個、帶動一片的“群雁活動”。
化油器做功,以“思想先行”引領“行動突圍”
該廠依靠黨史學習教育成效,下好“思想先行”的“先手棋”。從基層抓起,從年輕干部中篩選,在艱苦崗位中鍛煉,把技能人才作為主要評選對象,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理念,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外篩板20塊,內篩板15塊,今天也是一個不少。”在渣處理區域,班長王國強在認真清點檢修回收的材料。他告訴筆者,以前,物料回收后通過上交廢鋼回收。針對這一現象,班組職工開動腦筋,發揮“奇思妙想”,通過篩板利用放鐵堵口間隙時間進行高壓水在線清洗,不僅節約了備件材料大量時間,還不影響正常的生產組織。
“我們以不同的形式,鼓勵職工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材料浪費等方面進行技術革新、小改小革,爭取為公司增收創效。”該廠工會主席車敏說到。
堅定不移啃下“硬骨頭”、勇闖“深水區”、打好“攻堅戰”,對有重大技術創新、技改難題攻關、帶頭破解生產一線“卡脖子”問題的職工加大獎勵,并作為技能人才的等級評定、選人用人優先機制、職務晉升、評先樹優的重要考核條件。今年年初,該廠工會也進一步完善了《查漏提獻獎勵辦法》,對職工的小發明、小創造、技術創新,實行一月一評比、一月一獎勵制度,對評比中獲得榮譽的職工給予不同的獎勵,提高職工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在全廠范圍上下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渦輪機增壓,以“筑巢引鳳”實現“人才濟濟”
為給青年職工搭建成長平臺,該廠舉辦各專業組培訓班,創新授課形式,打破時間、地點的限制,利用技能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機制,實行現場授課、模擬教學、“實戰”演練等形式,實現技術操作水平的提升。
“毛大師,我們可以在調整變料前15批進行退上焦炭負荷,確保爐況平穩度過嗎?面對當前爐況如何提高煤氣利用率?”在毛潔成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創新工作小組正在對新課題“面對焦炭質量變化后的爐況應對”展開一場“頭腦風暴”。一次次嘗試,一遍遍試驗,有時爭得面紅耳赤,但“驚喜”總在激烈的碰撞中不期而遇。
“每次面對新的高爐應用型課題討論,大家的創新熱情特別高漲,特別是幾個年輕人。”毛潔成介紹說。
目前,爭做技術傳播者、創新引領者的濃厚氛圍在該廠已蔚然成風。一大批技能人才正在走向實現崗位價值、人生價值的“快車道”,換擋加油,動力澎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煉鐵廠 何光釗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