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降本增效”工作扎實開展,計量檢驗中心原料化驗室員從崗位實際出發,從細微處著手,嚴格把控各個環節,通過查找提改現等措施,定目標、抓落實、促成效,將成本費用細化控制到各類生產過程中,緊盯“降本增效”目標,深挖內潛,多措并舉強化技術改造順利完成。
緊盯生產過程管控,提升爐絲使用率
在檢化驗分析過程中,焦炭反應性測試一直是化驗室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焦炭反應性及反應后強度的測試,不僅關系到對外進貨物料的結算,還起著指導煉鐵焦炭入爐率的影響。目前,化驗室共有六臺焦反應設備,有兩臺建廠時就購買的設備,已正常運行十年之久,焦炭反應爐絲在實驗室溫度需要達到1100攝氏度,在這樣高溫灼燒的條件下需要充分反應四個小時,反應爐絲大概半個月就會被熔斷,需要更換新的爐絲,一個爐絲大約一千元,導致成本消耗過大。而化驗室儀器班長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小伙,他每次更換爐絲時都在考慮如何才能提高爐絲使用壽命。
帶著這樣的設想,謀定而后動,他通過查閱資料,將新爐絲采用高溫耐熱膠粘接固定,然后進行自然風干,很好的將爐絲固定在了爐管上面,爐絲受熱后就不會隨著熱脹冷縮隨意變形,減少了爐絲搭鐵后易熔斷的幾率,很好的保護了爐絲,從而提高了爐絲使用壽命。經過實踐證明,他的這一小小的改動讓原來僅能使用半個月的爐絲,壽命延長到三個月甚至更久,兩臺設備爐絲壽命的增加,年可降本增效2.4萬余元。
緊盯生產工藝改進,提升磁舟復用率
化驗室在引進煤焦定硫儀之前,采用的手工分析燃燒碘量法測試硫的含量,全硫的測定使用新設備后需要用到條形磁舟稱取試樣,試驗結束后條形磁舟里面會有許多燃燒完的殘渣,導致磁舟無法充分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費,每個磁舟的成本大概一塊錢左右,每個月磁舟的使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化驗室設備管理員王卓發現了這個降本增效的“商機”,他想通過一定的措施來清理掉磁舟中的殘渣,使磁舟重復利用,他將這一“大膽”的想法告訴了站室主任李軻,經過共同研究,他們將使用的的磁舟通過氮氣的處理后,在900度的高溫馬弗爐中灼燒三個小時,充分釋放掉磁舟中硫和碳元素,晾涼后他們稱上助溶劑做空白試驗,結果證明完全將硫釋放干凈,通過標樣驗證、試樣比對、送外比對的控制措施,以及同一樣品,新舊磁舟的使用來測定硫的含量,結果完全“吻合”,再次證明了這一想法的可行性,舊的磁舟重復利用很好的降低了檢化驗成本,保證了數據質量穩定可靠。
隨著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設備使用率代替人工越來越普及,為提高設備使用率,以及耗材的成本管控,減少無益消耗,計量檢驗中心始終將提高設備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作為重點工作,緊盯降本增效及環境保護為目標,矢志不渝展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做好成本管控,立足崗位實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公司全年降本增效目標的完成添磚加瓦。(計量檢驗中心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