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燒結廠圍繞燒結礦“提質降本”主線,深挖內潛,以“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為手段,在全廠范圍內進行質量攻關“懸榜”招兵,嚴格管控燒結礦指標窄區間控制,實現了均質化燒結,有力的保障了高爐穩定順。
以問題為導向 實現指標提升
圍繞燒結礦“提質降本”主線,燒結廠深挖內潛,優化燃料、熔劑結構,針對“提升燒結礦強度”課題,技術科牽頭組織各工序技術人員開展攻關研究,每日召開兩次攻關會議,對影響指標因素分析總結,深挖數據背后的原因,制定出提升轉鼓指數21條措施并迅速扭轉,現已形成操作標準。關鍵崗位技術人員開展堿度穩定率攻關工作,制定詳細攻關方案及獎懲機制,圍繞原燃料結構優化、工序之間密切銜接、質量調控模型優化、操作人員技能培訓等方面開展各項工作,各職能科室做好協調保障工作,攻關效果顯著,燒結礦堿度穩定率穩步提升。
以管理為對標 突破效益新高
燒結廠主要圍繞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與完善開展工作,對文件及記錄進一步規范,建立分廠內三級質量管理機構,明確各級質量管理員職責,每月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自查自糾。按照制定下發《燒結廠目標指標措施責任網絡清單》,結合燒結廠黨委安排部署的“大干紅五月 實現指標再提升再突破”等活動,以目標為導向,將措施細化層層分解,全員管控,并實施措施執行、監督、改進、糾偏、考核的閉關管理,夯實各層級責任,從而實現“減少質量事故,避免質量損失,降低質量成本”。
以源頭為方向 確保料垛穩定
加加強料場源頭管理,確保料垛成分穩定,燒結廠主動作為,牽頭圍繞堆料下料穩定性進行攻關,關注原燃料質量變化情況,一方面在含鐵料品種多、集中供料不利條件下,通過對料場規劃,嚴格執行各類物料堆新吃舊;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堆料作業效率、提高堆料層數、BLOCK取樣分析等手段,使含鐵料成分穩定性大幅提高。同時加強料場源頭管控,提高原料成分穩定性,通過協調翻車與補倉節奏、堆料流量穩定性匹配探索、提高堆料作業率等措施,每料垛小時下料波動次數由平均6次降低為平均1次,送燒混勻礦成分穩定性顯著提高,為燒結礦指標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燒結廠 王軼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