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煉鐵廠生產技術科科長張勃,他所在的科室下設調度組、車輛組、原料組、技術組,同事們喜歡稱呼他為“張調”。
眾所周知調度室是生產順行的“指揮官”,他和同事們的工作便是負責整個煉鐵廠各個單位生產、物料、檢修、車輛的組織和調度。在調度崗位工作了20多年,已然成為一位有著豐富調度、指揮能力的“腕兒”。
他的身份角色常常在生產過程的參與者和監督者之間不停變換。用他的話說,就是“既當爹又當媽”。但他總是樂此不疲:堅持以高爐生產為中心,高爐系統的順行、穩定、安全,責任重大。他常說:“煉鐵系統就像一臺大的機器,作為中間工序控制點,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保證其有效運行,需要各個部件互相協調、配合,一旦某個部件或某部分出現缺陷、故障,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各種因素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變化,稍不注意,生產組織工作就會變得非常被動。”
有問題,到現場!關于這一點,調度主任杜勇對其印象深刻。去年8月21日,廠區正在經受建廠以來最大汛情的考驗。特大暴雨襲擊,一些地方遭遇了最嚴重的一次內澇,煉鐵廠廠區鐵運線被淹,2號高爐被迫休風。“到內澇最嚴重的地方看看!”頂著強降雨,張調和領導同事,一起趕往鐵運線查看具體情況,面對積水深、機車運行受到威脅,幾個人二話不說,蹚水過去檢查,一定要把受災區域的情況摸排清楚。
他們探著路一路排查,才走了一段,積水就灌過了他們接近膝蓋高度的長筒水鞋,但幾個人已經顧不上這些,穿著灌滿了水的水鞋,探完了鐵運線所有受災點。最終,他們第一時間掌握受災情況,及時調配各種資源和各單位的通力合作,處理及時,使各受災單位迅速恢復生產,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調度如答卷,有時候會遇到“難題”。2022年,根據公司的部署,水渣場進行改造,由以前的鏟車轉運裝車,改造成水渣分離入倉,面對新項目、新工藝,從水渣倉位控制、控水周期、放車……確保高爐正常出鐵,如何系統優化,如何干。怎么辦?這一“攔路虎”的出現,考驗著張勃和團隊的智慧。帶著優化水渣分離的優化運行的想法,他整日駐扎在渣場蹲點。一番數據統計和調研下來,他決定從放渣時間、放倉順序、控水時間、車輛協調、現場治理、進出行走路線等方面進行科學統籌,確保高爐出鐵穩定順行。于是他制訂出了解決方案,牽頭協調相關單位優化水渣拉運、過磅、現場治理改造等各環節。最終解決這個影響生產的“腸梗阻”問題,為高爐順行打下基礎。
“為一線服務,讓一線滿意”是他的工作準則,寥寥十個字,卻凝聚了許許多多艱辛的付出和努力。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未來的道路上,他將繼續踏浪前行,為鐵前系統的安全順行貢獻自己應有力量。(煉鐵廠 何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