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的時間變短了,職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提交的報表精簡了,文件的轉達落實更靈活了;經辦的科室減少了,業務審批流程速度加快了……“現在不一樣了,人力物力投入比以前少了,事卻辦得越快了!”如何有效開展效能提升活動?該廠有自己的新招。
優化設計:“大數據”里的“小細節”
無論是智能化“大數據”,還是“云端”辦公,在創新頻出的漢鋼公司早已不是新鮮概念,然而,如何整合并利用諸多的智能化應用,發揮其數字化、移動化、可視化的優勢,打造出適用于該廠自己的效能管理平臺,這是一門“大學問”。
該廠目前擁有機關科室和生產車間共11個,即便擁有數據化系統的協助,也難免出現關聯單位之間辦公應用協調不一致、文件審批流程繁瑣、文件傳達冗雜重復以及層級責任不明確等諸多問題。
“我們的辦法是統一平臺!這樣就形成了一條可溯源、可督促、可問責的動態流程鏈條。”黨政綜合辦副科長周衛指著屏幕告訴筆者,通過優化設計,無論是降本項目、績效考核,或其他行政工作,該廠都實施流程數字化管理,全程數字化填報、數字化考核、數字化審批和數字化跟蹤,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杜絕拖沓:“軟硬兼施”提升效能
除了利用好數字化應用帶來的“軟”管理之外,建章立制,狠抓職工工作效能作風的“硬核”手段,也是該廠推進轉作風、提效能工作的“法寶”之一。以往許多年輕職工反映:聽到“培訓”就害怕,總擔心人太多不好意思問問題,時間緊張聽不明白,時間太長又影響日常工作。如今“陪會”“長會”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
“這一切的改變,源于我們在制度上做文章。”周衛說到,該廠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對癥下藥,杜絕開長會,在員工培訓前做好調查,使得培訓知識貼合實際,通過開短會、簡會提升培訓質量。“雖然培訓時間大大縮短,效果卻得以極大地提升,有針對性的內容讓我們聽得進去、聽得明白。”近期,該廠職工嘗到了效能提升的甜頭。
“強作風、提效能沒有休止符,我們就是要以“減法”思維做效能“加法”。”該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陳智平說到。下一步,該廠繼續學習先進企業管理模式,重點提升高技能、高學歷人才在鐵前生產中的參與度。同時,抓好智能化技術升級,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煉鐵廠 何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