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晨光到星光,從班組到一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群,“禹龍藍”“消殺黃”“志愿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守護萬人安危。在這里,每天都有感人故事上演……
吆喝聲壘起最實“承重墻”
“你們辛苦了,來來來,喝點水……”燒結廠安環科安全員楊艦“出人又出力”,為煉鐵高爐旁核酸檢測點醫護人員送來熱水。“大家保持一米間隔,排好隊,提前把健康碼打開……”他或當起志愿者支援采樣點,或奔走在生產區域開展防疫檢查。
“明后兩天連續兩輪全員核酸,請大家做好準備。”
“還沒做核酸的趕緊來,這會兒人少不用排隊……”楊艦經常在微信工作群里“冒泡”。他像一個疫情防控調度中樞,組織開展卡口查控、行程跟蹤、重點區域值守等工作。同時,會將疫情態勢第一時間傳遞給大家,確保防疫工作準確、及時、高效。
“口罩帶好!”“核酸做了沒?”在生產現場,他一聲聲提醒、一遍遍檢查,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10月份以來,他組織核酸采樣10余場,對實行集中隔離1人、居家隔離16人進行了全面管控督查,確保不漏一處、不落一人。“雙線”作戰、指向清晰,為階段性抗疫保產工作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硬核”堅守爭做最佳“守門員”
一邊是生產,一邊是防疫,是選擇退縮還是迎難而上?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疫情面前,我必須沖在前面。我愿意以身為墻,為大家筑起安全屏障。”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運行車間退伍軍人馬甲奇主動請纓、報道上崗,開始了他的防疫工作。
“出示一下核酸。”“登記一下您的信息。”具備防疫工作經驗的他,主動穿上紅馬甲,從早上6:00站到18:00,維持秩序、查驗兩碼、臺賬填寫、清潔消殺……
“老馬,你走路咋一瘸一拐的?”“站時間久了,膝蓋有點疼,沒事,緩緩就好了!”“你去歇會兒,我替你干。”“沒事,我能行,我不在這守著我不放心。”瘸了兩天后,他的膝蓋有了些許好轉,他咬著牙,測溫消殺的雙手、核查兩碼的雙眼絲毫未受影響。
脊背扛起最強“炸藥包”
一身防護服、一副面罩、一個噴霧器,就是許保利的全部防疫“武器”,28歲的他是脫硫車間的一名制酸廢水工。脫硫車間是接觸外地車輛最多的區域,時常有外省來的硫酸車、活性炭車、氨水車出入。每看見運輸車進站,他都會毫不遲疑地穿上熟悉的白色“戰袍”沖上去,對車輛進行消殺,還不厭其煩地“嘮叨”:“師傅,出示一下核酸。”“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請您不要下車。”
雖然消殺一輛車只需要短短的3-5分鐘,但由于防護服不透氣,每次消殺完他都會汗流浹背,工服濕了干又干了濕,但絲毫不影響他工作,10多輛運輸車、10幾升的消毒液、百余次的揮手擺臂,他扛起“藥包”、明確點位、調配車輛……所有流程一氣呵成。
有一種情懷叫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一種擔當叫“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一場疫情危機,是一次大考,更是一次磨礪。在燒結廠的各個角落,匯聚了屬于“火焰藍”抗擊疫情的青春力量,我們聽見,我們遇見,我們看見……(燒結廠 寧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