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能手”“崗位標兵”“設備明星”……在漢鋼公司燒結廠,這些“明星”隨處可見。為打破人才制約企業發展難題,激發員工干事創業動力,燒結廠結合生產經營實際,深挖人才潛能,讓更多職工成為燒結生產的“行家里手”。
標配“結對子”,重培養不斷線
李勇,1987年生人,10年來他在燒結車間看火工崗位上摸爬滾打。2018年,他以精湛的技術一舉奪得漢鋼公司“技術能手”稱號。他的徒弟張曉輝,是一名妥妥的“90后”,在他的傳幫帶下,張曉輝也逐漸成為一名崗位能手。今年,李勇又“接收”了幾名徒弟,“看來我是真的‘老’了,都帶了8個徒弟了。”李勇感慨道。
像李勇、張曉輝這樣的師徒,只是燒結廠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燒結廠結合職工“學歷、閱歷、能力”,全面實施“789”人才戰略,提煉用好“70后”的豐富閱歷、寶貴經驗,挖潛放大“80后”的管理優勢、骨干技術,激活拓展“90后”的超前思維、創新能力,全力抓好“傳、幫、帶”。為全面掌握人才發展現狀,每年對分廠人才情況進行摸底,更新人才庫。同時,將目光下移,以培養80、90后青年職工為重點,持續激發青年人才的潛力與活力,引導青年職工不斷增強素質、提升技能,在內部營造濃厚的追趕超越氛圍。
優選“后備軍”,壓擔子給舞臺
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王軼韜,是一名80后,參加工作的10多年里,他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技術實踐,參與實施“超厚料層燒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創下燒結機投產以來最優指標,該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他工作認真、技術過硬,2018年被提拔為燒結廠技術質量科科長,成為青年一代中獨當一面的“大把式”。
燒結廠將技術骨干的培養放在人才建設核心位置,以加快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重要抓手,按照“以點帶面、重點培養”原則,在薪酬分配方面向技能人才傾斜,讓技能骨干吃香、技改創新人才受益、提能增效人才當專家,把人才潛能充分釋放出來。先后有錢隆、孫寧、肖玉慶等年輕干部被委以重任,成為安全、生產、設備多條戰線上的“掌門人”“頂梁柱”。
“優質”生力軍,既要專又要精
提升青工技能水平的同時,如何做好思想引領工作?燒結廠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統開展青工形勢任務教育工作,使其認清當前生產經營形勢和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明確自身職責,以引領青年人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好“生力軍”作用。
“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是為了提升我們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可以激發我們在學中干、干中學的斗志和激情,非常有意義。”在脫硝八樓會議室,一場看火工崗位大練兵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燒結廠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一批專業過硬、經驗豐富的干部,開展“集中宣講”和“一對多、點對點”經驗分享活動。今年九月份,印發了《燒結廠關于強化干部能力素質及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方案》,結合“工匠”培養計劃,開設燒結廠干部(人才)培訓班,分層分類、多渠道拓寬人才成長成才途徑。同時,采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持續豐富廣大職工的知識儲備,充分利用“陜鋼智慧工會”線上學習平臺,按下人才培養的“加速鍵”,以“理論+實踐”的組合“套餐”,促進人才能力提升。
“技術比武給我們提供了展示技術的平臺和發揮才能的機會,我要將本次比賽做為今后成長路上的墊腳石,強練本領、強增素質。”選手蔣寧賽后激動地說道。(燒結廠 張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