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舊利廢”所能為降本增效帶來的力量不容小覷,在計量檢驗中心就有這樣一位兢兢業業致力于此項工作的設備管理員,在平凡的化驗崗位上,立足崗位實際,開拓創新,深挖內潛,不斷為漢鋼公司降本增效工作貢獻力量。他,就是王卓。
腦洞大開,“浴火”終獲“重生”
在中心原料化驗室,每天都要進行合金和礦石的硫元素分析,硫元素的分析通常采用紅外線吸收法,必須要用到瓷坩堝進行反應試驗,瓷坩堝在高溫灼燒后一般采取直接丟棄。但設備員王卓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好男人,他提出:將瓷坩堝再次回爐,在900攝氏度馬弗爐灼燒下釋放掉硫元素,便可再次重復使用。說干就干,王卓通過一周時間的對比實驗,終于實現了舊瓷坩堝重復利用,這一項修舊利廢小措施每年可為公司節省耗材3萬多元,廢棄的瓷坩堝也在王卓的手上,經過“浴火”后重獲了“新生”。
發散思維,“8元錢”巧解萬元難題
煤焦量熱儀設備是中心目前所擁有的較為精密的設備,對環境要求極高。去年,從建廠使用至今的量熱儀頻繁出現“開路”現象,王卓立即聯系廠家溝通維修措施,廠家建議更換主板、電容、氧彈及設備接觸的觸點,大概需要1.3萬元費用。“心疼錢”的王卓覺得他們的報價太高,于是決定靠自己解決掉這個“硬骨頭”。經過大量的查詢資料,他自費在網上花費8元錢購買了新的觸點,根據設備電路圖,在技術科的協助下成功更換觸電連接,經過試驗,設備顯示“通路”正常可使用,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也沒有再出現過類似故障。這就是王卓,時刻心系公司成本,設身處地為公司降本出謀劃策,以8元錢解決了萬元難題。
謀定而動,廢舊反應罐“移花接木”
焦炭熱反應試驗需要使用到反應罐,而反應罐在1100攝氏度高溫下,不到一個月就會出現破損,導致設備漏氣,反應罐就要被當做廢鐵交給廢鋼。而每個反應罐的價格大概8000元左右,頻繁地更換對于中心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備件消耗呢?王卓提出:切割掉兩個廢舊反應罐的燒損部分,然后重新組合為一個新的反應器便可。謀定而動,王卓下班后連夜加班畫好圖紙,并于三秦公司聯系成功制作出了新的反應罐,經過對比實測,“移花接木”的新反應罐每月可以做出42爐的優異成績,各項指標均符合現場使用要求,年可實現降本增效10余萬元。
十里鋼城,王卓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吃苦耐勞不服輸的精神,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來追逐自己的夢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繼續投身于降本增效、修舊利廢、自主改善道路,不斷地超越自我,建新功。(計量檢驗中心 田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