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司深化拓展設備管理思路,遵循“421131”設備管理理念,創新管理形式,把好設備“主動脈”,致力于設備的安全保障和性能提升,全面走穩設備管理保障之路。
聯合AI智能化,提升設備防護安全
為保證公司設備、設施的安全平穩運行,設備管理中心對設備管理系統進行重新架構,將大數據、設備全生命周期等相融合,不斷優化設備管理系統,以“平臺是基礎、數據是關鍵”為思路,以“維護保養、點巡檢記錄檔案、報警預警”為數據分析,記錄每一條數據,給每一臺設備創建“身份證”,做到隨時隨地實現“一鍵掃碼”查詢。同時,全面啟動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數字化信息系統,對制約檢修周期的重要設備檢修部位推進“狀態監測、狀態預測、狀態評估”,用設備實時“狀態”指導檢修。依據“狀態評估”結果,科學調整檢修周期,以點檢定修、預算控制為切入點,建立體系人的設備資產檢修策略,保障設備資產可靠性、安全性,極大地提高了設備的安全保障和性能,推進設備智能化管理邁入新征程。
設備管理創新化,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設備管理中心實施設備管理創新化,堅持“設備分級管控、設備包機到人”的工作原則,以精細化設備管理為主線,通過抓細抓實“點檢、潤滑、維修”等工作,堅持“點檢預修”,確保設備零故障運行;落實“崗檢為基礎、專檢為核心、精密點檢為重點”的三級點檢工作,以“調整、緊固、潤滑、冷卻、防護、清潔”的12 字方針為主線,通過夯實設備基礎管理,明晰各級人員設備管理工作責任,落實全員設備包機、現場設備整治工作,規范設備過程管控等舉措,保障設備全過程無故障運行。同時,借鑒安全績效管理思路,堅持以“降本增效、指標提升”為主線,深推全員TPM設備管理機制,盯目標、扛責任、嚴履職,全力搭建設備檢查、整改、反饋的閉環管理模式,持續強化設備高效、穩定運行保障。
設備“穩”運行,挖潛“降”成本
設備管理中心立足本職,堅持刀刃向內,從“備件+技改+新工藝技術”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挖潛增效,定期對各基層單位機旁備件庫進行盤點,摸清“家底”落實機旁備件實物的全面管理,常態化進行盤點,做到日清月結,按規定動作編報庫存日報和庫存月度分析,以確保其賬、物、卡信息一致。同時,針對月度需求計劃定額核算費用較低等因素,對電氣元器件、信息化、儀表化通用型備件實施共享化管理,做到關鍵設備備件滿足生產需求,通用備件不積壓浪費,不斷提高機旁備件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此外,持續開展形勢任務宣講,引導全員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精打細算”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精檢細修,增添工作動力和活力,進一步為降本增效工作穩步推進提供有力支撐。(設備管理中心 曾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