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煉鐵廠積極推行“小改小革”技術革新活動,鼓勵員工在各自崗位上動腦筋、想辦法,圍繞生產工藝、設備管理、安全環保等方面作出改進和革新,將節能、降耗、減排貫穿于生產全過程,用“小技改”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大難題”,助力公司打贏扭虧為盈攻堅戰。
科技賦能,優化操控保安全
“每個班都要補水3次,一次需要一小時,太浪費時間了。”該廠風機水泵房是專門給兩臺AV63風機提供冷卻水來保證風機安全運行,其補水、調壓等操作都是在現場操作,每個班需要上到水池手動補水兩到三次,每次一小時,尤其在晚上或者惡略天氣時,室外操作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該廠運行車間以智能化、自動化操作為抓手,收集相關的智能遠程操控技術信息,決定在水池頂部加裝一部電動補水閥進行遠程操作補水,并且增加水位報警提示系統,既能實現遠程補水,還可以有效避免水位補超造成外流的浪費現象,且原先的手動補水閥處于備用狀態用于應急操作,可謂“一箭三雕”?,F在崗位工在風機操作室遠程操控就能完成補水和監控,省去了時間上的煩惱,降低了安全風險,提高人員工作效率。
巧換閥門 ,提質、抑塵保環境
“插板閥又卡住了,灰量無法調節!”該廠集中灰倉和2#爐前除塵卸灰閥因原手動插板閥閥體內部卡槽容易積灰,在關閉時經常發生關閉不嚴,導致閥體漏灰,給崗位人員增加了勞動量。針對此問題,該廠設備科牽頭,和相關技術人員深入各除塵點,實地觀察放灰頻次、除塵灰的干、濕程度,查找資料研究,大膽提出改用密封性能較好,操作簡便的氣動球閥,改進措施實施后,閥門故障率由原來的5%降低到0.8%,崗位放灰時與吸引壓送車對接后操作工可根據灰量,濕度自行調節卸灰壓力和卸灰量,此舉措大幅降低了操作和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效的節約了備件費用,保護了生態環境。
打破固有思維 ,軌道“延長”提效率
“班長,要是行車能直接把備件吊到位多好,每次我們還得再搬一次,真麻煩”該廠1#風機房25T行車因廠家設計缺陷(滑行軌道尺寸與實地距離不符)每次吊裝備件或物品時總是放不到理想位置,還需人員經過二次倒運,這樣就給作業人員增加了額外的勞動量,為此該車間突破固有思維,積極跟設備科,電儀工段多次協調溝通后決定將行車軌道的滑行距離進行技術改造延長,此項目改造實施后,運轉物料一次到位,獲得職工一致好評。(煉鐵廠 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