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動力能源中心通過數據分析緊盯重點環節、緊抓關鍵備件、瞄準能源介質各項指標,促進設備管理提質增效。
“修舊利廢”降成本
該中心緊扣降本增效這條主線,嚴格控制備品備件村料消耗費用、噸鋼外委維修費用指標,充分挖掘了廢舊產品中蘊含著的高附加值,堅持“能替換小配件就不整體更換,能合并組裝就不整體作廢”在保障生產設備高效運行的同時,狠抓回收設備備件內可以使用的零件和元件的管理,對現場各區域回收來的各類配件進行分類保管、篩選“鑒定”,將其作為新設備的檢修備件,讓舊備件舊材料“變廢為寶”。
今年以來該中心根據現場生產特點和設備實際情況,持續深挖“修舊利廢”潛能,成功對18臺設備進行自主修復并上線安裝使用,在線運行狀態良好,累計創效價值近10余萬元,進一步提高職工技能水平,以實際行動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管控”增效益
數據分析研判是成本管控的“風向標”。該中心通過學習各能源介質的降本措施,深抓“降本增效”源頭,嚴把能源“計量關”,在節電與滿足生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將各工序使用相關能源介質種類、用途、用量等進行分類統計。重點圍繞“提升自發電比例、提升轉爐煤氣回收、避峰就谷節電、降低噸鋼新水成本”等能源介質的分析統計,查找制約因素,并用數據更好地指導車間做好生產組織,確保能源消耗水平處于相對合理的最低狀態,精準了解和掌握各種生產工序能源的生產、使用和運行情況,使能源管理的一系列過程實現數據化、智能化,達到能源精細化管控,安全供能,降低能耗,提高調度掌控力等目的。
“精細管理”強基礎
該中心組織專人嚴查氧氣、煤氣、水、電等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嚴禁跑、冒、滴、漏等現象發生,對能源供應設備開啟“一日一檢”模式,依據設備點檢制度將設備劃分為特種設備、關鍵設備、重要設備3個等級,要求各級技人員根據設備等級有針對性地制定設備巡查計劃,做到每日一區域、每周一循環,密織設備的“巡查網”;針對20萬/8萬氣柜、330kV變電站、4座35kV變電站等關鍵設備做到每日一巡,對存在異響、裂紋、磨損、發熱、電纜線路、管網標識標樁是否完善、醒目等共查處隱患45處,組織各車間技術骨干集中“會診”,精準施策詳細制定檢修計劃,完成處理隱患整改率100%,超前預判設備的潛在隱患,對癥下藥,確保設備“健康”運轉。(動力能源中心 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