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漢鋼公司提報的《YL82B自然時效與人工時效關系的探討》創新項目,榮獲2023年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職業技術創效成果“一等獎”。
那么,創新成果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帶著疑問,我們走進計量檢驗中心金相工程師馮紫萱的“小小實驗室”。
走進金相實驗室,掃描電鏡、硬度計、光學顯微鏡、氧氮氫分析儀、自動磨拋機等先進設備“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針對YL82B自然時效檢驗時長這一難點,馮紫萱通過工藝技術研究,結合大量試驗研究分析比對,采用人工時效的方法代替自然時效的方式進行質量檢驗判定,隨機抽取6個不同批次,對自然時效樣品的金相組織、晶粒度、索氏體片層間距進行了技術研究,發現其內部組織結構未發生變化。
據悉,鋼絞線82B鋼作為漢鋼公司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拳頭產品,項目針對通過細化成分窄區間控制、C元素下限控制方式,采取奧氏體開始轉變后急速冷卻工藝,建立倒逼改進工藝技術調整機制等措施,提高產品內部組織結構的穩定性;對鋼中夾雜物的成分、尺寸、數量、分布的定性定量的基礎性技術研究,在冶煉過程中,對不同大小、不同生產工藝環節、不同種類的夾雜物進行系統分析,形成基于三元相圖的高碳鋼夾雜物關鍵技術研究,優化煉鋼工藝,有效控制鋼中夾雜物。
馮紫萱通過深挖時效機理研究,探索出人工時效代替自然時效的方法,成功實現了82B鋼在150℃下人工時效10小時代替20天自然時效的重大成果;調整軟吹工藝,優化保護澆鑄工藝,有效控制鋼中有害氣體含量。最終實現時效檢驗周期從原來的20天縮短到1天,產品內部質量顯著提升,各方面指標趨于國內同產品領先水平。
截止目前,此項目共提煉專利3個,其中發明專利《一種中高碳鋼盤條索氏體化率測定方法》,目前已受理,正在實審階段;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切樣的輔助裝置》《一種用于掃描電鏡細小試樣的固定裝置》均已授權。
同步在國家權威平臺發表《YL82B自然時效力學性能變化規律的探討》《82B盤條拉伸斷口形貌及力學性能的分析研究》《YL82B盤條黑心白點斷口的形成原因》三篇論文。
聽著干部職工的贊譽和大家的支持,馮紫萱沒有放松科技研發的力度,圍繞生產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故障和技術難題,編寫成教程和案例,制作成課件,為青年職工進行技術授課,并成立專項討論組,結合新技術研究討論,發揮傳幫帶作用,一個個創新項目從選題、立項、研發、驗收等過程都由經驗豐富的職工領銜,年輕的技術人員參與實際操作,著重培養青工的創新思維,金相實驗室也已逐漸成為解決生產難題的“新陣地”、推動技術創新的“新利器”和培養技能人才的“新課堂”。
細數一項項成果背后的故事,既讓大家看到了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創新的樂趣,紛紛表示:始終瞄準科技創新前沿,看著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讓一道道“無解題”得以破解,真正扛起了攻堅克難的責任。(計量檢驗中心 郭超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