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桌一把椅,一臺電腦一摞書,每日的能源報表一字排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當日能源運行數據,這是動力能源中心氣體黨支部書記、車間主任郭紅強的辦公室。辦公桌上鮮紅的國旗與黨旗相呼應,在陽光的映照下似乎折射出這位陜鋼勞模的不凡歷程。
用腳步丈量管線的“領路人”
12年前,郭紅強從龍鋼公司調入漢鋼公司,隊伍成立之初,就開始嚴抓職工教育培訓工作,他要求每一位職工將國標《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牢記于心,熟練掌握崗位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和SOP標準化作業指導書,還要將公司煤氣主管網分布走向圖、煤氣閥門分布情況印于腦海。
為了將理論知識更好應用于實踐,郭紅強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帶著大家一點點兒把管線捋順,檢查幾十個點位、上百個閥門的開關狀態時他都要逐個確認。近30米的平臺,管線在上面,操作箱在下面,每次都要來回攀爬梯子上下,反復確認無誤后才進行標記。
“無論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郭紅強常說的話。由于他的嚴格要求,氣體車間榮獲了全國鋼鐵行業青安杯競賽“最佳青年安全監督崗”,煤氣防護站于今年初榮獲陜煤集團“應急救援先進集體”。
用擔當沖鋒一線的“帶頭人”
煤氣安全不是小事,保障平穩安全供氣事關車間的穩定發展,郭紅強深感責任重大。他查閱安裝施工圖紙,小到設備的維護保養、大到系統的檢修,一點一滴他都親自指揮帶頭干。轉爐煤氣系統提升項目施工期間,他全天都在一線,在現場和職工們一起參與安裝及試驗工作,只為掌握第一手的資料。
去年6月,氣柜內部出現煤氣超標報警,經驗判斷并請示領導后,他第一時間鉆進煤氣柜,在65度的氣柜內部只有半米寬的縫隙中,在3000多平方米的打折皮膜上,上下爬行檢查10個小時,直到次日凌晨2點半,出來休息3個小時后又加入戰斗,持續幾天沒有回家。一周后,氣柜內部隱患終于得到穩妥處置。
他說:“作為車間的帶頭人,一名共產黨員,面對困難,勇往直前,工作中與職工打成一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他的帶領下,氣體車間運行12年來,未發生一起煤氣安全事故。
用技術解決難題的“創效人”
他積極發揮黨員干部的主動性,帶動廣大職工向黨員看齊、向先進看齊。他提出轉爐煤氣“零拒收”目標,實施煤氣混合、摻燒等項目,優化煤氣回收工藝參數,使煤氣回收量大幅提升,創效1000余萬元。他先后帶領開發了噴煤、煉鋼、熱風爐等煤氣用戶,規范了高爐煤氣放散塔、高爐煤氣柜系統操作。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轉爐煤氣回收創效,業績指標逐年攀升,2022年轉爐煤氣摻燒系統被陜鋼集團授予“標桿節能設備設施”。
2022年,他組織實施完成《智能型防泄漏煤氣排水器應用》等5項四新項目,提高了煤氣系統排水器等設施的安全穩定性,解決了空壓機冷卻器易結垢的難題。他主動與設計單位、行業專家交流、溝通,尋求解決辦法,最終通過增加工藝聯鎖,快切保護措施有效提升了氣柜的運行安全,也避免了因使用U型水封隔斷煤氣造成的水資源消耗。
團隊收獲榮譽,自己也在成長。如今,郭紅強的榮譽證書已塞滿一抽屜,但他仍選擇扎根鋼城一線奉獻青春。他深信“星光不負趕路人”,只要堅持下去,總會走向夢想的彼岸。(動力能源中心 盧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