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煉鐵廠緊盯生產經營中的“卡脖子”難題,在破瓶頸、強弱項、補短板上下功夫,通過精益管理、變革思路,進一步降低鐵前生產成本。
科學管控,讓節流節支成為常態化
“夏季來臨,正是用電高峰期,各單位空調、電腦、照明等必須做到人走關閉,相關單位將此項工作作為日常檢查重點內容。”該廠負責人強調道。該廠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科學制定工作標準和規章制度,以修舊利廢、挖潛提效、小計小改為抓手,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入手,讓“節流節支”成為鐵前生產“新風尚”。同時,該廠緊盯當前市場形勢,將四級成本管控貫穿到各個環節之中,緊扣生產實際,從廠級到車間再到班組,各級干部職工細分“責任田”,鼓勵全員積極參與嚴查現場“跑、冒、滴、漏”,確保節流節支成為一種習慣。
創新思路,推動理念革新轉為效益
“今天測量風機電機震動參數,并將測量結果進行存檔,以便后期對比。”該廠將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管理作為二季度工作重點,為精確定位突發設備事故原因,該廠以往年設備缺陷參數及動態參數為基礎,建立“病歷檔案”,從癥結源頭實現設備管理系統化,以便出現問題時能迅速及時“對癥下藥”。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該單位派出技術骨干人員參與對標學習,學習同行業先進技術理念,查找不足、找準差距、補齊短板,將學習到的先進經驗落實到現場,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梳理下半年降本增效目標任務60余項,持續推動鐵前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
集思廣益,小計小改增效益
該廠將“修舊利廢”“技術創新”“小計小改”作為補短板、破難題的重要方法,深入推進技改工作,不斷加強設備技改的指導、監督、檢查、提升力度,完善技術改造資料、考核獎勵機制。借助“修廢利舊”“查、找、提、改、獻”平臺,匯聚了基層員工在降耗節能、成本挖潛、指標提升等重點領域的新思路。前期高爐槽下稱量斗襯板上線使用不到半年,便出現大面積磨漏現象,崗位日常衛生清理極為不便。為解決漏料及揚塵治理,該廠干部職工集思廣益通過經多方查找資料,同時利用檢修停機時間,進入稱量斗內測繪尺寸,重新對槽下稱量斗襯板進行改造,將原先平面鋼襯板改為網格狀打料耐磨襯板,同時對原襯板材質升級,通過改進后襯板壽命提高到5年以上,為公司年節約成本約100余萬元,極大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遏制了現場的揚塵現象。(湯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