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燒結廠以提質增效為目標,著力提升“優化工藝結構、科學管控成本”的意識和能力,深入推行“四級成本核算”管理,深化“網格化”成本管控體系,苦練內功,實現了成本管控責任縱向到底高效運行,形成了綜合成本穩中有降,主要生產經營指標穩中有升的良好局面。
業務指標分解到個人,全員行動求高效
為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尋求指標提升“最優解”,結合公司四級成本管理要求,燒結廠分解年度、月度生產經營目標任務,實施成本分單元、分模塊、分層次管理,讓關鍵崗位人員掛靠指標、目標,確保指標順利實現。此外,針對車間和班組日成本報表核算、分析、總結等工作,依據四級成本管控體系逐級分解到各班組、各崗位,讓每個崗位、每個員工清楚各自的工作任務,派專人定期檢查分解落實情況,通過層層分解,逐步構建起自上而下、有分工有保障的成本管理組織及目標控制體系。并通過對標管理的方式,進行班組成本管理創標樹模活動,并在車間內部推廣、實施。
修舊利廢降成本,節支降耗顯成效
該廠積極探索降本增效、低成本經營的新路子,將“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貫穿于生產全過程,以向內挖潛控成本,向外對標創效益的多方位推進降本增效工作。
“損壞的這幾個煤氣報警器,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拼成一個好的”。面對嚴峻復雜的市場形勢,該廠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用“摳”的意識與行動,降支出、增效益。一方面,要求建立設備備件使用臺賬,在上月底申報下月的材料使用計劃,每月底上報詳細材料使用情況,做到計劃與現場使用相符合,形成反饋閉環管理。另一方面,不斷加大修舊利廢力度,把修舊利廢作為設備管理的重要內容,堅決破除“逢修必換”的思想,要求各車間嚴格按照《燒結廠修舊利廢管理辦法》及分解的目標執行,對現場可修部件進行篩選,列出維修明細及計劃,對回收后的廢舊材料及時分類、整理,將可修復的設備及部件及時進行修復,報廢的設備、部件及材料,組織相關單位、專業人員進行鑒定,對可重復利用的部分進行改造加工,力求做到物盡其用,完成每月材料支出不高于2.5萬元的目標。
嚴肅工藝紀律,向穩產高產要效率
圍繞質量目標開展相關攻關工作,確保工藝質量穩定受控。9月初,重新編制梳理各工藝控制標準與模型,共計提煉出12個數據模型及14個操作標準,編撰成冊。有效利用燒結礦各項原燃料化驗指標、過程溫度、壓力參數,預判其對燒結礦質量的影響,出現異常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做到變化有依據、調整有數據、管控有支撐。持續每天做好含鐵料粒度的檢測,總結調整堆料參數,在每垛料堆料期間,根據粒度情況,提前策劃調整熔劑、返礦結構,為改善含鐵料透氣性創造條件。每兩小時檢查一次成1、成2#皮帶燒結礦實物情況,每4小時在K2#皮帶對燒結礦粒度進行一次取樣檢測。嚴格管控返礦結構、熔劑結構、燃料結構的調整頻次,每周調整次數≤1次,為質量指標的穩定創造有利條件。(燒結廠 劉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