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鋼公司軋鋼廠積極轉變觀念,在新國標投用以來,積極推進新品研發、工藝管控及標準化執行,全力做好提質、提效等工作,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產能得到了進一步釋放,提高了企業效益。
市場倒逼 思維先破局
圓鋼邊際效益好,釋放產能就是增加效益。為搶奪市場“紅利”,軋鋼廠將圓鋼月產計劃由兩萬噸調至四萬噸以上。以往總是間歇性生產的圓鋼一下子變成滿負荷生產,而且生產壓力之大從未有過。
怎么穩定生產,提高效率,釋放產能?該單位棒線作業長說:“面對市場的倒逼,面對從未有過的壓力,大家必須擰成一股繩,形成堅決完成任務的思想共識,并決定問計于職工,盯現場、尋突破。”
影響產能釋放,哪些是制約因素?哪些是瓶頸環節?沉下去,傾聽生產一線的“軋鋼聲”。軋鋼廠組建攻關組,緊貼生產一線,和崗位操作職工一同研討、一同查擺,狠摳問題根源。進入8月份以來,圓鋼軋制相比之前機架間速度波動較平穩,精軋成品尺寸穩定。
盯住問題 打蛇打七寸
打蛇打七寸,跳出了提產就必須進行技改投入的慣性思維,軋鋼廠緊緊圍繞生產目標,迅速將各項攻關舉措聚焦到問題點上。立足現場、深入鉆研,圍繞合理匹配剪切、查支、分鋼、收集與出鋼節奏的問題點上,計算精確到秒,用秒表計算各工序作業時間,通過摸索發現,不是剪切、包裝支數越多機時產量就越高,只有合理匹配各規格4號剪倍尺分段,優化包裝支數,才能實現收集與出鋼節奏相匹配的最優效果。
該單位棒線作業長說:“這一發現,讓我們歡喜。也就是說,只要改進操作方法、優化操作細節,就能解決問題。”
各種操作方法的改變隨之展開:一是優化打包機動作時序,將原來的4次捆扎改為3次捆扎。二是在滿足最快出鋼節奏的前提下,減小軋件冷床倍尺長度,節省冷剪切剪時間。三是分規格固化冷剪上鋼段數,固定支數,按組查根。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最后的打包機,一點一點向前移,在“零”投入的前提下,先后找到了查支、倍尺優化三個重要制約點,并快速出臺了相應的操作規范。
狠抓落實 念好緊箍咒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操作方法的轉變及優化,只有員工切實落實到崗位上,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整班管理人員深諳此道。組織班組開展勞動競賽,生產達標競賽緊緊跟上,誰干得好就獎勵誰,新的操作方法誰執行得好,就表揚誰。大會講、小會談,嚴肅現場規范。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分班包保,跟蹤抓落實。每捆鋼材打包周期由52秒減少到47秒,打包速度提升了;不再按支查,改為按組查,鋼材收集效率提高了;每小時多出2.5支鋼、不同軋材機時產量在不斷增加。冷床滿鋼現象消除,機時產量同步提升;干好了獎勵,職工士氣足,精細操作的氛圍更濃;操作越精細,生產越穩順,生產效率越高。
以“提高小時產量”為抓手,從軋制計劃入手,班班定計劃、班班算產量,統籌謀劃,聯動推進。每班的生產計劃經過作業長審核后方可啟動,不符合換輥規程的計劃,必須重新編排,確保在聯動計劃和定尺計劃穿插上線時,能按照“集中集批”的原則入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降低燃耗指標。同時,對板坯庫庫位實施精細化管理,保證實物信息一致。優化軋制計劃,盡可能按垛上料,減少現場找料的頻次。經過不斷實踐總結,軋制效率明顯提升,履創高產。2024年,按爐軋制月產量實現生產目標,較2023年日產水平提升2.11%。(軋鋼廠 董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