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一瞬潤陜地,萬望營銷有績,圍繞年度目標任務,生產管控中心以精益管理為抓手,思變求變,逐級制定戰略解碼硬仗清單,明確計量,質量、生產指標抓緊部署內部協作以“務實”為槳,“創新”為帆,向著高、精、尖發展目標奮力奔跑。
鋪棋有策:全力壓實“責任田”
近期,生產管控中心全面綜合評價業務水平、認真審視專業能力,積極對接中國計量協會、陜西省計量院等,靶向提升測量設備內部校準能力,持續深推CNAS實驗室工作并創新性模擬開展實驗室管理體系復評審工作,力促公司測量設備自檢業務范圍不斷橫向延伸。同時,積極參加質量、計量行政部門,國家計量協會、檢驗平臺等專業機構組織的能力驗證和實驗室比對項目,通過多方面的能力驗證,為擴項工作有效夯實基礎,讓公司測量設備校檢效率提高的同時,外檢費用有效壓縮。
針對衡器計量、檢定/校準、生產工藝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成立重點工作小組,形成“凡事有人管、有人負責,有人反饋”的氛圍。有針對性地編制切實可行的衡器檢定工作細則,整改計劃、明確整改責任部門、責任人及整改期限,對于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隱患,采取臨時管理措施和應急措施。同時舉一反三,督促各單位對測量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從設備周期校驗、規范使用、運行效果等方面進行仔細排查,重點對一線生產區域進行全面摸底。采取邊排查、邊治理的原則,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對“帶病運行”的測量設備,建立隱患檔案,制定整改計劃,及時消除監測隱患。在符合行業標準的同時,建立企業標準,為校準工作提供可靠依據,確保測量設備穩定順行。
落子有效: 為質量提升賦能
品牌與質量是企業的競爭力。生產管控中心綜合評價業務水平、認真審視專業能力,以公司質量實驗室、計量實驗室為核心,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強化專業擔當,此外牢固樹立 “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但質量生產的前提保障是精益檢計。”根據這一辯證關系,生產管控中心主動向前半步走,構建“大質檢”“大計量”新模式,以“精益檢計助推各工序精細化管理”為實踐課題,在各工序快速推進高度控制過程圖建設,讓超標數據實現從“人工篩選辨別”到“系統自動預警”的新轉變;將工藝計量納入管理范圍,自發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各工序開展工藝計量設備期間核查、實物校準、數據比對分析,讓各工序運行狀態從“宏觀穩定”向“動態穩定”有效轉變;進一步完善了鋼材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鋼材性能窄區間管控預警機制、鋼材(成分、性能、外觀等)全流程質量管控機制,促使產品質量始終穩定,質量成本有效降低。
行路求實:降本增效話擔當
按照“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的理念,上下工序之間聯系更加緊密,管控措施更加精準細致。伴隨新的變化,生產管控中心在節能降耗方面“進”的步伐不斷加快,許多創效的老辦法煥發出新活力。
在一次三項電能表耐壓試驗中,測量組人員通過絕緣遙測發現絕緣電阻值偏低,立即組織班組成員現場討論研究,決定增加信號發射器,配合故障探測儀,查找脈沖信號的具體位置,縮小故障點范圍。通過多次測試、細致分析,準確發現了故障具體位置,節省了維修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時該單位檢化驗充分發揮“鑒別、監督、預警、把關、報告”職能作用,積極踐行對“貿易結算數據、生產指導數據”的精準承諾,堅持“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用實際行動樹立公司公信力、權威性。一方面,對照“操作不規范就是腐敗,數據不準確就是失職”的廉潔行為準則,始終堅持“誠信嚴謹、客觀公正、科學高效、及時準確”的質量檢測方針,用一雙雙 “火眼金睛”完成每一個試樣分析,為指導公司生產經營及貿易結算工作提供精準數據支撐。(生產管控中心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