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漢江在勉縣拐了個溫柔的彎,晨霧還未散盡,對岸的定軍山便被布谷鳥的啼鳴喚醒。站在武侯祠斑駁的紅墻下,空氣中浮動的麥香混著艾草的氣息,輕輕叩響了芒種的門扉。這座浸潤著三國遺韻的小城,總在這個時節,將千年農耕智慧釀成一首鮮活的田園詩。
沔水兩岸的麥田像是被陽光點燃,層層金浪翻涌到山腳。清晨五點,老道寺鎮的田埂上已晃動著農人身影,鐮刀親吻麥稈的脆響驚醒了沉睡的露珠。媽媽總說,勉縣的麥子要趁著日頭未烈收割,“芒種不種,再種無用”,這話和定軍山的巖石一樣堅實。彎腰勞作的人們戴著草帽,古銅色的脊梁與金黃麥浪構成流動的畫卷,遠處塔吊與青山相映,現代與傳統在這片土地上達成奇妙的和解。
收割后的麥茬地騰出新的舞臺,西漢水滋養的稻田開始續寫生機。周家山鎮的水田鏡面般倒映著天光,插秧人赤足踩進松軟的泥土,每一株嫩綠的秧苗都承載著新的期待。孩童們追著白鷺奔跑,驚起的水花在陽光下碎成滿地星辰。恍惚間,仿佛看見諸葛亮當年屯兵屯田的身影,跨越千年與今日的農人重疊一同樣的躬身勞作,同樣對土地懷著赤誠。
暮色漫過天蕩山時,農家小院飄出新麥面的香氣。媽媽將新磨的面粉揉成面團,搟成薄如蟬翼的面皮,澆上酸爽的漿水,撒一把野韭菜,一碗漿水面便是對辛勞最好的犒賞。飯后搖著竹扇坐在門前,聽老人們講著"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的農諺,遠處蛙聲與漢江的浪吟交織,月光溫柔地撫過新插的秧苗,也撫過武侯墓前搖曳的松柏。
在勉縣,芒種不僅是節氣,更是刻進血脈的生活韻律。當城市里的人們追逐著夏日的冷飲與空調,漢江兩岸的人們依然遵循著古老的時序,在收割與播種間,在烈日與汗水中,續寫著與土地的千年之約。這方浸潤著三國風云與農耕煙火的土地,始終用最質樸的方式,訴說著生命輪回的永恒詩意。(煉鐵廠 唐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