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哲思,道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這話語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在風云變幻的當下,道出了深刻且質樸的哲理,宛如熠熠星辰為所有企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照亮方向,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漫漫征途,尤其在當下關鍵時期,這句話恰似一劑清醒劑,指引我們在團隊協作中尋找破局之道。
當今時代,沒有孤島能獨自生長,無論是攻克技術難題,還是開拓市場版圖,每一項成就的背后,都凝結著團隊協作的智慧與汗水。可在實際工作中,總有人陷入 “零和博弈” 的思維誤區;為爭奪績效指標,惡意貶低同事方案;為保住個人位置,刻意隱瞞關鍵信息;甚至為凸顯自身價值,不惜給他人工作設置障礙。殊不知,這種 “損人利己” 的短視行為,如同飲鴆止渴 —— 熄滅他人的光芒,只會讓團隊陷入黑暗;阻斷他人的道路,終將反噬自身發展。
試想,若銷售部門為獨占功勞,刻意隱瞞客戶需求變動;研發團隊為維護權威,拒絕采納運營部門的優化建議;后勤人員為圖省事,忽視其他部門的緊急需求…… 當部門與個人之間筑起高墻,企業內部溝通成本將呈指數級增長,資源重復消耗、決策效率低下等問題也會接踵而至。這不僅背離了所有企業發展初期的文化初衷,更會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錯失先機。
反觀那些蓬勃發展的優秀企業,無一不深諳 “共生共贏” 之道。在華為,“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的團隊文化深入人心;在騰訊,跨部門協作的 “賽馬機制” 激發創新活力。這些企業用實踐證明“唯有打破壁壘、互幫互助”,才能凝聚起強大的團隊合力。當每個成員都成為彼此的 “助力者” 而非 “絆腳石”,企業這艘巨輪才能在驚濤駭浪中破浪前行。
于個人而言,在職場中選擇 “拆臺” 還是 “補臺”,往往決定著職業發展的高度。那些主動分享經驗、積極協助同事解決難題的員工,看似付出了額外精力,實則收獲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他們不僅贏得了團隊的信任與尊重,更在協作中積累了跨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而那些熱衷于 “搶功”“甩鍋” 的人,或許能獲得一時的利益,但終將因失信于團隊而被邊緣化。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將 “共生共贏” 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促進經驗共享與能力互補;每個崗位都成為降本增效的 “支點”,每項協作都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 “杠桿”,我們便能以最小的成本撬動最大的效益。
“獨行快,眾行遠。” 無論是個人職業發展,還是企業長遠規劃,“吹滅別人的燈” 照亮的只是狹隘的利己主義,“阻擋別人的路” 換來的只是短暫的眼前利益。唯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協作,以互利共贏的理念凝聚力量,才能在降本增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讓我們攜手同行,以團結為帆,以協作作槳,共同駛向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企管財務部 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