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像設備上的一顆顆螺絲釘,即使普通、平凡,也要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作為基層一線設備人員,劉洋用十年的執著付出,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他已成為燒結人最依賴的“設備守護人”。
矢志創新 在平凡崗位發光發彩
博觀而約取,積而薄發。從業10年來,劉洋始終保持著初學者的姿態,每天把現場點檢中檢查的問題全部記錄,梳理、更新問題庫清單,對于能處理的及時“銷號”處理,需停機檢修處理的及時上報,確保問題庫時時“新鮮”。在一次點檢中,他發現鋪4#、鋪5#帶機尾除塵較大,給生產帶來諸多不便。為此,他集思廣益,建議在鋪4#、鋪5#帶機尾加裝管道與礦槽濕法除塵進行連接,將揚塵抽至濕法除塵內部。經過安裝嘗試,有效降低了鋪4#、鋪5#帶機尾揚塵,極大改善了現場作業環境,減少了員工勞動強度。2022年一季度,他被評為現場環保“先進個人”。
沖鋒在前 以實干彰顯工匠精神
“咱們干設備的,要能舍得下身子、吃得了苦、啃得動硬骨頭。設備是有生命的,你用心對它,它也就真誠對你。”劉洋凝視著眼前2#燒結機認真地說。
一、二燒板式給礦機鏈板輸送槽磨損嚴重,導致漏料,經與維修人員溝通,實地勘察確認,更換一套輸送槽鏈板需耗時5天,為此這也成了他日夜擔心的一塊“心病”。為了不影響產質量目標,他將設備隱患及時上報分廠協調的同時,每天早早就到現場“死死”盯住不放,不敢有絲毫懈怠,最后利用定修,先用圓弧板對磨損嚴重的部位進行補焊,杜絕了漏料問題,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
精細管理 用堅守擔當詮釋初心
肩上的擔子就是責任。作為設備的“當家人”,他不光要對設備穩定運行負責,還要對每次檢修項目的質量、安全把關。檢修工作中太多的未知風險,現場工作往往是交叉作業,加之外協單位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作業安全一度讓他頭疼不已。經反復摸索總結,他找到了最有效的“笨”辦法——“盯”“嚀”。作業點分散,他就把各監護人兩人一組,盯在現場,做好監護,一刻不停地檢查監督;外來人員對現場環境和設備設施不熟悉,必須在作業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將危險點和防范措施反復告知,一遍遍地叮嚀囑咐。
“注意高溫、轉動設備!”
“把成10通廊燈打開,光線充足了,換皮帶時才不會磕碰摔傷!”
像這樣的話語像家常便飯一樣經常出現在劉洋口中。“也許工友們覺得我工作太過較真,小題大做,但是我知道每臺設備都很‘嬌貴’,一點小疏忽都會產生大隱患,咱安安全全把活干了,開開心心回家,比什么都強。”這是他經常對大家說的一句話。對他來說,安全不是一句口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檢查,而是時刻記在心中、滲透到日常工作中責任與擔當。
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想辦法,只要一往無前的努力,就沒有什么不可能。憑著這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劉洋用奮斗證言,用汗水澆灌,將最美的青春獻給最愛的事業,用奮斗書寫擔當。(燒結廠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