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爐爐頂布料溜槽磨損超標,熱風爐助燃風機震動異常,液壓站油溫監測數據波動……”早上7點,煉鐵廠高爐作業區副爐長杜海已經蹲在液壓站監測屏前,把夜班記錄的問題逐個圈上紅框。這位工裝右口袋永遠揣著纏滿膠布的鋼卷尺,左口袋塞著寫滿數據的便簽紙的副爐長,在高爐這片熱地上一扎根就是十年。
“望聞問切”治未病
“設備管理就像中醫把脈,得在故障冒頭前掐滅苗頭。”站在渣處理轉鼓平臺上,杜海正用聽診器貼著減速機外殼聽齒輪咬合聲。他獨創的"設備健康檔案"里,詳細記錄著主皮帶托輥的更換周期、液壓閥件的疲勞曲線,連冷卻壁水溫差變化都精確到0.5℃。
去年梅雨季,他在分析上料稱量斗數據時,發現1#高爐西側稱量誤差比東側大0.3噸。“這0.3噸就是隱患!”連夜排查發現,稱量傳感器防潮密封膠老化進水。維修班長老周直拍大腿:“要不是杜工較真,再拖半個月整個系統都得癱瘓。”此后,杜海的鉆研勁就在工友之間傳開,成為此后一段時間內職工效仿的榜樣。
“急診手術”保順行
在困難來襲時,總需要有勇敢的人挺身而出,杜海就是這樣一個人。在1#高爐熱風爐燃燒閥突發卡阻需要搶修時,他義無反顧地沖了下去,因為他知道,每一秒的遲疑,都會影響高爐的正常運行。循著設備仔細檢查,杜海不放過每一處細小的環節,閥門室悶熱的環境讓他汗如雨下,但是要保障設備安全運行的他根本顧不得這些,在灼熱的氣浪中,他僅用15分鐘完成問題確認、處理、校正,出來時渾身上下都被澆透,工作服都能擰出水,但他卻笑著說:“設備運行正常了,我這算啥。”
“傳道授業”鑄鐵軍
“劉海軍,渣1皮帶跑偏超過5厘米該怎么調?”“先查頭輪襯板磨損,再測托輥水平度……”在每月設備維保培訓中,杜海總拿實際案例當教材。通過“故障樹分析會”“師徒比拼賽”,他帶出的3個徒弟遍布各個關鍵崗位。去年在集團技能比武中,他的班組包攬設備點檢前三名。“剛來的時候,我對作業區的操作規程、設備原理一竅不通,在師傅杜海悉心幫助和指導下,我現在也能獨擋一面。”在參加完技術比武取得優異成績的何小林興奮的說道。
翻開杜海的巡檢記錄本,扉頁上寫著:“設備不會說話,但數據從不撒謊。”這個總愛和設備交心的“醫生”,在設備轟鳴聲中書寫他的“行醫日記”。對他而言,高爐平穩運行的每一分鐘都是勛章,而設備參數曲線圖上的平穩波形,就是最動人的五線譜。(煉鐵廠 李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