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河堤邊的柳樹已經開始發芽抽枝,春風徐徐吹到臉上,帶著薄薄的涼意。陽光正好,大片大片地鋪下來,讓人感覺到溫暖與熨帖。又是一個陽光暖暖的周末,我和老公被溫柔的春牽著,走進春風蕩漾的沔水灣廣場。遠遠就聽到廣場中央孩子的歡笑聲、大人的指揮聲……各種聲音不絕于耳,讓人莫名地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走進廣場才知道一切歡聲笑語皆來自于它——紙鳶(風箏)。清朝詩人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的不正是此時此刻的春景嗎?只見廣場上有個7、8歲的孩童手持線盤,逆風奔跑,邊跑邊回頭看自己的風箏是否已經借著東風扶搖直上。孩子紅彤彤的臉龐冒著細汗,想來他已經嘗試過多次了。在他身后一邊陪跑一邊指揮的男子,想必是他的父親,只見他邊跑邊指揮“加速度,小心腳下,起來了,起來了,快,再快一點,放點線,慢慢降速,慢慢放線”,只見線盤那頭一個超人圖案的風箏已經借助風勢慢慢向蔚藍的天空挺進。
剛剛降下速度的男孩顧不得讓呼哧呼哧的喘息稍微平復一下,就迫不及待的問父親,怎樣讓風箏飛的更高,飛的更穩?隨后趕來的父親貓著腰,雙手扶在膝蓋上,不時用深呼吸讓自己的喘息盡快平復,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氣息稍微平復一些,只見那位父親把線盤從孩子手里接過來,他嫻熟的掌控著線盤與細線,一會往后收線,一會又平穩放線,期間不時低頭與男孩低語,我想他應該是告訴孩子其中緣由。為了讓男孩真正掌握放風箏的訣竅,他彎下腰,讓孩子鉆進他的臂環中,手把手地和孩子一起感受來自于風箏的力量,一雙大手一雙小手共同牽引著空中的風箏越飛越高。“爸爸,我感覺到風箏在拉我,是不是要放一點線了”,男孩興奮的高呼到,父親投向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眼前這對父子其樂融融的溫情畫面渲染了我的雙眸,翻開了許多年前我們一家三口放風箏的美好畫卷。
記得女兒小時候,我們一家三口每年春天都會去公園放風箏,每次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她都高興的一蹦三跳,一路上就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說了不停。放風箏時老公拖拽風箏逆風奔跑,我和女兒在身后加油歡呼,風箏起飛之后女兒便急不可耐地想要上手操練,由于操作不得法,風箏總是越飛越低,女兒急的是手忙腳亂連忙向爸爸求救。這時老公趕緊彎腰,把女兒擁入懷中,左手持盤,右手扶線,只見他收一會放一會,一收一放之間風箏又借著風勢直沖云端。那時女兒看爸爸的眼神滿是崇拜,老公用他的一雙大手護著女兒的一雙小手,牽引著風箏越飛越高,望著天空中飛翔的風箏,耳邊回響著父女倆勝利的歡呼聲,讓人不由心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壯志豪情。每每至此我都會在心中默默許愿,希望風箏能帶著愿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廣場上放風箏的人越來越多,天空中飛翔著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把蔚藍的天空妝點成五顏六色的萬花筒。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撒希望、放飛夢想的季節,漫天飛舞的風箏帶著孩子的歡聲笑語,帶著人們的美好期望,向著藍天,向著白云,向著未來展翅飛翔!(設備管理中心 李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