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味道永遠都是最暖心的味道。
來漢中這些年,很少見到榆樹,自然也就沒吃過那香氣濃郁的榆錢麥飯。近日,表妹朋友圈發來了媽媽牌榆錢麥飯,瞬間激起了我記憶深處的味蕾與記憶。
人間最美四月天,而榆錢便在此時綻放。自我記事起,家中院子東南角挨著老屋的房檐邊就有顆大榆樹,粗壯的樹干,昂首挺立,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當春風吹來第一縷綠色,粉白翠綠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一簇簇,格外惹人喜愛。榆錢雖是一種果實,但對于生于鄉村、長于鄉村的我來說,確是一種質樸的美味。
每年榆錢盛開的時候,父親總會搭好梯子,拿著掛鉤竹竿和提籠麻利的上樹,找個最大的樹杈站在上面,眼睛四面瞅瞅,那塊榆錢繁密長得好就用竹竿掛鉤不停的往下勾。我和哥哥弟弟站在樹下,仰臉往上看,覺得爸爸非常厲害,能爬那么高。當然也會在媽媽的催促下,用手不停的摘下榆錢,也會不時背著母親直接將榆錢放嘴里吃,當然吃壞肚子也是常有的事,正因為此會被母親說成“小饞貓”。
待籠子摘滿榆錢后,母親便會將榆錢清洗干凈,控干水分后加入適量面粉、蘇打、食鹽、五香粉攪拌均勻,平鋪在用屜布包裹好的篦子上,上鍋蒸。期間母親會準備蒜水辣子,等到家里飄出那香氣濃郁的榆錢麥飯味,我們兄妹幾人總會不約而同拿起碗催促母親開鍋,耐不住我們的再次祈求,母親便揭開鍋,每人剩一碗,再配上提前準備好的蒜水辣子,吃一口,脆甜綿軟,清香爽口,如同人間美味一般。
關于榆錢麥飯,還有個小故事。有次母親幫助二姨家干活,讓在家的我和父親一起蒸榆錢麥飯。第一次蒸榆錢麥飯,我們也學著母親的樣子,清洗榆錢,控干水分,拌上面粉、蘇打、食鹽和五香粉后……只是,上鍋蒸出來顏色有點發黃,這也讓我們一時不知道問題的所在。此時,母親回來看到我們蒸的麥飯,又看了我們那迫切想知道問題的眼神,笑著說“你們應該是蘇打放少了,這蒸麥飯看著簡單,但是每一步都要恰到好處才行,不過你們第一次做,能蒸熟也很好了。”聽了母親的話,我和父親點著頭笑了。失敗乃成功之母,之后的幾年,在母親的教導下,我懂了很多從做飯中總結出的道理,事物總是要恰到好處才行,不能心急,也不能因為失敗氣餒,要迎難而上,成就最好的自己。
而此刻,遠在他鄉的我,吃過茼蒿麥飯,槐花麥飯……但是看著表妹在朋友圈發的照片,兒時吃母親蒸的榆錢麥飯的味道就像在嘴邊一樣。或許,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一種鄉愁,而在這鄉愁里,記憶深處的還是母親做的那碗榆錢麥飯。(設備管理中心 曹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