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萬”“突破50萬”“突破100萬”“150萬”“200萬”……我知道,這個數字還會攀升,這是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字。“1萬”“5萬”“10萬”這個數字更讓人不寒而栗,因為這冰冷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終結,這是新冠肺炎導致死亡的人數。每天聽聞這些數字飆升,讓人在震驚之余,更多的是一種心里的壓抑和劇痛。
經過三四個月熒幕強烈的沖刷,現在對于疫情不再是當初的恐慌,更多的是一份冷靜。不知道怎么就聯想起了“恐龍的滅亡”,想到了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五次的“大滅絕”事件。這次,這個被命名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微小生物,以悄然潛伏的方式給全人類一個猝不及防,打擊這個主宰地球的高等動物。人類,狼狽不堪,雖已歷經三四個月的時間(或許更長),卻只能步步為營,死死防守,還“連連失城”,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有效的還擊辦法。這是人類的劫難,也是人類的悲哀。
自全球深深陷入“疫情”泥潭之中以來,人類絕不會“坐以待斃”,雖然病毒還在肆意,雖然困難還有重重,雖然有的人已經放棄,但不是全人類都放棄了這場無煙的戰爭。中國不是在很短的時間里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嗎?有部分人不是也戰勝了病毒,獲取了自身的免疫力嗎?不是有好多的國家已經致力于該病毒的研究,其防疫藥物已開始了臨床實驗了嗎?雖然,現在看來,其路遠兮,但我們別無選擇,要生存,就一定要戰勝它。
是的,站在這個關鍵而特殊的時刻,除了戰勝病毒,我們就別無選擇。這是病毒與人類的“生死搏斗”,我們沒有退路,我們必須堅信我們人類能贏,我們一定要贏,我們不但有贏的決心,我們更有能贏的勇氣和資本。
萬眾一心,其利克金
疫情面前,沒有年長年幼之分,沒有貧窮貴賤之分。疫難當前,每個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起責任,還要對親人、家庭、社會負起責任。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巨額資產的支撐用以疫情的捐助,更沒有醫護人員的技術能力去進行就診援醫,但我們卻可以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家人,按防疫要求做事,按防疫要求生活,不給單位增負擔,不給國家添麻煩。“守住一片心,就守住了一方責任”,這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做到的事。我們堅信,只要努力做,只要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控制住疫情的惡化和發展,就一定會取得“疫”戰的最后勝利。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翻開歷史的長卷,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苦難史和斗爭史,與天斗、與地斗,與洪水斗,與自然災害無數次的抗衡;與人斗爭,與列強列國斗爭,有過多少屈辱,受過多少壓迫,就會產生多少的動力,就會激勵多少的斗志,就會涌現多少的無畏精神。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面對困難和挑戰毫不退縮,自古到今,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輩出,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從凌辱困苦中奮起,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這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這種精神,在這次疫情面情再一次得到充分展現和發揚。
神女應無恙,世界當驚殊
要贏,我們一定能贏,因為我們有一個這樣偉大而強盛的祖國。也許,不是這場疫情,有多少人不知道我們的國家是多么的強大。危難之時,我們十四億人民,能夠風雨同舟,全民一心,合力而起,我們能用十天、十四天的時間,同時開工建造兩座專業標準的傳染性大型醫院,我們能夠迅速完成18個方艙醫院的改造交付,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4.2萬醫護人員的集結調配,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實現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能夠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保障十幾億人的生活,這不僅是我們的感動,更是全世界的一次震驚。
山河與共,日月同明
要贏,我們一定能贏,因為全世界人類正在覺醒。一場疫情讓更多的地球人知道,“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什么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人從不同膚色、國籍間的相斥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雖然在此之前,人類已經為此付出了很多生命的代價,但這樣的認識,這樣的行動,卻為整個人類的發展,為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奠定了一個牢固的基礎。瞭望全球,疫情已讓我們“四面楚歌”,除了戰勝,我們別無選擇。既然別無選擇,既然新冠肺炎病毒已將我們人類推向了萬丈懸崖的邊沿,我們也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讓我們以最堅強的決心和最大的勇氣,直面病毒的挑戰,決戰到底,直到取得勝利。(計量檢驗中心 張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