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孩子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本就喜歡“宅”的兒子有了更充分宅在家里的理由,響應號召,足不出戶。
平日里我們上班忙,孩子上網課完全靠自覺。開始還算認真,后來學習就敷衍了事。擔心兒子整天沉迷于手機、電視而荒了學業。在家庭教育上,我們也是苦口婆心,效果卻甚微。
人總要學會自己長大,成長的路上并非全是陽光與鮮花,也需要有披荊斬棘的勇氣與擔當。記得在學習網課期間,學生一般都是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后拍照發到班級群里,老師在微信群里批閱。起初兒子還能認真完成作業,后來漸漸就不重視了。有一次數學作業,題目抄錯,簡單運算出錯,豎式丟三落四,完全不注重數學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做完不檢查就直接發群里了,滿頁看不見一個做對的題,結果被老師毫不留情面的痛批一頓,直擊孩子心靈與學習態度,受挫的孩子,心情無比沉重。
下班回家的我像往常一樣做飯、收拾家務。孩子卻并非像往常一樣樂呵呵地看電視、玩手機,而是在認真寫作業。吃晚飯時,非讓我先檢查他的作業,并把當天的“作業風波”講給我聽。我看出了孩子因貪玩應付作業深感內疚的心情,也看到了他愿意改正卻不敢面對老師的煩悶。成長需要勇敢面對,最后在我的再三鼓勵與幫助下,兒子把作業再次發到群里,并向老師保證今后改掉粗心的壞毛病。雖已經過了交作業的時間段,可敬的老師還是第一時間回復兒子:“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看到老師的信息,兒子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忐忑的心情也平靜了許多,拍拍胸口,長嘆一口氣說:“看來還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問題,改進不足。”孩子心里的疙瘩解開了,便高高興興地吃了晚飯。的確,很多問題會在勇敢面對后變得簡單易行,逃避只會適得其反。
終于等到了春暖花開,孩子也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原本有接送學生的專車,但考慮到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跟兒子商量讓其步行上學。本以為習慣了坐車的兒子會埋怨,沒想到他竟愉快的答應了,說自己已經10歲了,應該學會獨立。開學那天,孩子自己去報名,回家后按照學校要求準備書包、文具、飯盒、水杯等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看著他井井有條地整理著書包,我很欣慰,心想孩子需要成長,我不能再做那個凡事都包辦的媽媽了。
是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酸甜苦辣都會經歷,只有敢于面對,不斷沉淀,才會迎來一次次的脫變。(行政人事部 黃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