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吃飯呢?我婆給你做的啥飯?”
“哦,南瓜面,娃你吃了沒,沒吃來圪蹴這讓你婆給你下碗面”
前幾天回家,在巷子里碰到精神矍鑠的二爺,他圪蹴在樹蔭下吃著燃面,腳尖著地,腳后跟蹬在樹根離地幾厘米的地方,屁股坐在腳后跟上,背靠樹干一口燃面一口蒜吃得是津津有味,他吃面的氣場和圪蹴的姿勢不禁讓人嘆服。
記得小時候,爺爺們圪蹴下吃飯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那時,我家老屋門前有棵大槐樹,每年夏天中午吃飯時,總會有一幫我叫爺爺的中年人圪蹴在樹下,左手端著粗瓷大老碗,右手用筷子把被辣子染成紅色的燃面呼呼嚕嚕的往嘴里塞,額頭上滲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升騰著一股淡淡的熱氣。他們吸吸溜溜的吃著燃面,聊著生產隊里的農事,一個大大的飽嗝之后,他們心滿意足的用手掌抹一把嘴巴,把老碗放一旁,倒換著抻一抻雙腿,從脖子上拿下旱煙袋,裝上煙葉點上火,在煙霧繚繞中繼續他們的談論。
那時,插事的我喜歡聽爺爺們的高談闊論,學著爺爺們的樣子圪蹴在上馬石旁,端著一碗沒調辣子的燃面,就著從爺爺碗里挑出的幾絲紅燃面,聽著他們蠻有意思的聊天。圪蹴下吃飯可是硬功夫,沒過一會我的兩條腿已經開始酸,麻,脹,我偷偷地瞄一瞄爺爺們,他們好像沒有一丁點不適,依舊圪蹴在樹蔭下抽著煙說著話,那神情是那樣的自然,順暢。
時光荏苒,慢慢長大的我意識到女孩子圪蹴下吃飯不雅觀,便不再參與爺爺們圪蹴下吃飯的熱鬧場面。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人文化素養不斷提高,年輕人已經習慣高桌子低板凳的就餐方式,圪蹴下吃飯的習慣慢慢被文明掩蓋。只有二爺他們這一輩老農民的生活中還殘存著圪蹴下吃飯的習慣,他們招呼人的方式依然是幾十年前的那一句“圪蹴下吃一碗燃面”。
從老家回來,一天中午心血來潮的我圪蹴在茶幾前端著一碗燃面在吃,盛湯過來的老公看到后一副“張大嘴瞪大眼”的夸張表情,我笑著調侃道“年齡大了,骨子里老陜愛面,圪蹴吃飯的光輝形象現形了。”老公走到跟前仔細端詳煞有介事的對我的圪蹴姿勢進行一番點評,看來在老公的童年記憶里也保存著爺爺們圪蹴下吃面的完美畫面。
圪蹴下吃飯曾經是關中農村人的生活習慣。端著飯碗出了院門,一條巷子里的鄉親約定俗成的自然聚集,尋一方涼爽,就勢圪蹴下吃著飯聊著天,那場面是何等的愜意和自然。社會進步了,人們富裕了,人和人之間卻少了過去的親熱和豁達。村里的爺爺們扛不住歲月蹉跎一個個逝去,老屋門前的老槐樹盛夏季節依然郁郁蔥蔥,圪蹴在樹下吃燃面的熱鬧場景卻不再重現,那一聲“圪蹴下吃一碗燃面”得好客之聲亦漸行漸遠,唯有用文字把那原汁原味老農民的美好記憶描繪,把它們深深地埋進心間,藏到記憶的寶藏深處,永不忘記! (動力能源中心 李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