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來,戧菜刀……”,每當托著長長尾首、帶著韻味的吆喝聲響起,總是將記憶拉回十幾年前那些個既難忘又充實的歲月,除了推著車子沿街叫賣各種糖油果子、年糕、豆腐腦等小吃外,印象最深的還是隨時放下挑擔,搬出凳子開始理發的手藝人,俗稱剃頭挑子。
俗話說得好“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剃頭匠常常挑著一副挑擔,挑擔的兩頭一頭擔著像是盆架似的圓形架子,架子的上放一個搪瓷或者是銅制的臉盆,很有些年代感,下面是帶著有些火種的小爐子,而另一頭則是一個帶著二三層抽屜的上窄下寬的長條凳,這抽屜里放著各種理發工具,有細齒的、大齒的大小梳子,也有剃頭的推子,以及圍脖、圍裙和刮胡子刀片、剃須膏,更有甚者還有女士燙發的用的火鉗等,可以說理發、刮胡、燙發工具應有盡有。
小時候條件差,大的理發店收費高,而這種街頭的剃頭挑子就會格外招大人小孩喜歡,花上一、二元錢,就在家門口把一家幾口的面子問題解決了。過年理發就是祛除一年的晦氣,剪斷一年的舊事,重新開啟一年新的運氣和幸福。
臨近年前,家家戶戶都忙碌著貼對聯、剁肉、炸丸子等等,小孩子不知疲倦在家門口瘋玩,磨剪子、戧菜刀、理發嘍的吆喝聲在大院里有節奏的此起彼伏響起,孩子便飛也似聲跑回家中,拽著父母的衣腳嚷嚷著要把蓬亂的頭發理一理,父母禁不住娃兒的磨纏,搜羅出家里已經生銹、鈍鈍的刀剪,揣著拿給磨刀的、磨剪子的,這時候大院里理發的已經排起了長隊。
只見剃頭匠已經放下了挑子,擺好了凳子,放好了盆架子,支好了爐子,拿出工具,從各家要來一壺水,理發剃頭的生計就開始了,簡單快速洗了頭,剃頭師傅熟練里舉著推子、剪子左右開弓、上下翻飛,不大會兒,寸頭、平頭都理發了,小鏡子那么一照,美滋滋的,大人如此,小孩子更是興,左顧右盼、左扭后轉的,整的剃頭師傅來回扳正孩子的腦袋,大家小孩擠在一起,看著師傅剃頭,這長了那短了的嘻嘻哈哈品頭論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木頭的挑箱理發工具已漸漸被輕巧、簡便的鐵皮箱取代,商業的極速發展、店鋪的蓬勃興起,漸漸的走街串卷、街頭巷頭隨時隨地放下擔子、拿出工具理發的剃頭匠已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如今被高樓大廈包裹著的我們,想起那飽含著韻味、親切的理發聲,便禁不住懷想留戀留著年味的剃頭挑子。
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鱗次櫛比的高樓、紅彤彤的燈籠、五光十色的霓彩,將節日氣氛襯托得更加飽滿,車流、人流滾滾中充斥著促銷廣告聲,磨剪子、戧菜刀、理頭發的吆喝聲已被快節奏的生活所取代,但無論如何,請讓我們在心中留下一段對市井年俗的回味,新的一年定會有更多收獲。(計量檢驗中心 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