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繞村苗郁郁,柔桑滿陌椹累累。”農歷的五月份已然到來,麥子成熟的日期翩翩而至。如今走進田野,已經可以看到小麥精神抖擻,穗穗飽滿的景色。
小麥是夏天收獲的重要農作物。老家人喜歡種麥子,所以田地里時常是擠擠挨挨地擠滿了麥子。麥子是我們重要的食物來源,尤其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小麥是能夠改善生活的。我們家有一大片地,父親專門拿來種麥子,記得麥子黃時,我們一家人都要忙碌起來。
因為沒有機器收割,許多年前收麥子還是依靠人工。收麥子期間,大家幾乎是爭分奪秒,馬不停蹄,一點時間也不愿意浪費,一點時間也不能浪費,因為一旦遇到糟糕的天氣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麥子遇到雨容易發霉,麥子曬不干也容易發霉,總之人們要盡可能最快地把麥子收到倉庫,才能安心地開始下一段的播種。
古人說“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五月就是指得農忙的五月。在以前我們上學時,還有農忙假,到了收麥子的時候學校就放假了,讓我們回家里收割麥子。收麥子時,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扛麥捆,父母割下來的麥子會被他們用麥稈打成捆,捆好的麥子就放到他們身后,我們就把捆好的麥子扛到推車上。車子上堆滿了,由父親推到麥場上晾曬,回來后我們便接著扛。
麥收時,地里的場面是十分壯觀的。一席席金燦燦直挺挺的麥子整齊劃一地排排站在麥子地里,麥芒朝天,麥粒上流動著金色的陽光,一塊金連著一塊金,倘若有風吹來,一陣陣麥浪便接連從遠處翻涌到跟前,那氣勢一點也不輸洶涌的海浪。
金燦燦的麥子間是拿著鐮刀,彎著腰,低著頭忙碌的農人,只見他們先攏住一把麥子,然后用鐮刀從麥子根部一割,一把麥子就“唰”地一下應聲被割下,然后放到地上。在割麥子的人的身邊,三四根麥秸稈形成一股躺在地上,割好的麥子就放到麥秸稈上,等到一捆割的差不多了,農人便用柔韌的麥秸稈把麥子捆起來,打結處是先擰起麥秸稈,然后把擰起的頭部塞到麥秸稈里邊,一捆麥子就結結實實捆好了。
麥子捆好后我們這些小兵就迫不及待地或扛或抱著麥捆往小推車上運,實際上這份任務對于我們來說并不簡單。麥芒是刺撓人的,抱著麥芒時胳膊上,臉上都會被麥芒刺撓出一點點紅痕,當流汗時,被麥芒刺撓過的地方便會隱隱作癢,如果去撓去抓一定會紅一片,甚至會起包,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抱起麥捆,聞著麥香在田埂上使勁兒奔跑也是一件特別高興的事情,雖然過程很累,很辛苦,但每到鼻息間那清甜的麥香飄起,聞到風中的麥香,我們就不覺得辛苦了。因為麥收之后,新鮮的麥面可以做成許多好吃的,饃饃、面條、麥粒雜糧稀飯……無一不在鼓勵著我們。
如今如果有機會,在農忙時節我還是會回去收麥子。每當熟悉的感覺回到懷抱,我就好像回到了少年時代,夏風微醺,陽光溫熱,我永遠是抱著麥捆奔跑的孩子……(計量檢驗中心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