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再想要增添這在世上的閱歷的時間是斷然不可能了。但是記憶無法復制,而回憶卻能信手拈來,讀書打破了時間的限制,讓他人的回憶也能成為你的財富。上學時老師說過的這句話幾十年來還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中,雖然參加工作后不再是日日讀書了,但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時常伴我左右。
讀書并不是什么枯燥的事,泡一杯茶,拿上放在書架上的書,在午后有些冷清的陽光里一坐就可以是一下午。紙質書籍的油墨味和茶葉的氣味充滿了鼻腔,看著書也不會覺得十分疲憊,這個時候看電子書自然就少了些趣味,紙質書籍翻頁時的沙沙聲給寂靜的午后帶來了別樣的觸感。當日光漸漸從書的一角劃到另一角時就該收起書了,要是天氣好的話,那時候的天就被西斜的太陽給點燃了,站在陽臺上看看天邊被映的通紅的云彩拿出一下午未碰的手機拍兩張照片,也就該去準備晚飯了。
電子書更適合在車上看,勉縣基本沒有什么公交車,在車上看電子書也多半是坐出租車的時候了。車子里面稍微有些昏暗的光與手機或是平板的光亮剛好相得益彰,有些搖晃的燈光里,電子設備的光亮和黑字就格外能讓人提高注意力。電子書大都是用來填補零碎的時間的,看的內容也就比較輕松零碎了,看幾段易中天,又或是看看相聲,對這些都沒興趣那就看一點網文小說。現在這點時間選擇刷短視頻的多了,文字升級成影像制品倒也算是時代的進步吧。
讀書到也不一定把讀物范圍局限在文學作品中,最近看我兒子讀高中時的課本也是蠻有看頭。原來我上學那會最擅長的就是數學了,但這么些年過去也只能是看著數學課本兩眼一抹黑了。從第一本數學看過去,也覺得高中課本的數學還算是比較脈絡清晰了,從開始的集合論到函數等等的一系列講授,雖然只是看書卻也覺得從新上過了一遍學。生物化學物理那就只能是當科普書看了,對那些講授的內容看看實驗結果看看原理,但列公式計算那些部分,只能是淺嘗輒止了。書上的科普知識雖然不是什么科學最新的前沿知識,但對于我這個常年不看科技發展內容的人來說也是有許多的震撼了。
對于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讀書并不是簡單的一個讀書的動作了,村里送孩子去上學都是說要送娃娃去念書。原來物質貧乏的年代念書是一件多么貴重的奢侈品,僅僅是去交學費、去買書本、買文具都需要全家人一起憋著股勁才能供的起。現在念書已經是從九年義務教育到十二義務教育了,書本也成了生活中,學習中所很容易獲得的東西了,現在想想這些年的變化不由得十分的感嘆。
還是多讀些書吧,無論是正在上學又或是為了消遣,無論是零碎的文字還算連篇累牘,無論是平白移動還是佶屈聱牙,讀過的書都會成就生命的寬度,厚重生命的積淀。(煉鋼廠 蘇建強)